细说 “内卷”( 二 )
文章图片
7、在同一个问题上无休止的挖掘研究是内卷 。 中国人对很多历史名著的研究让人咋舌 , 就这么几本书 , 一两百年来无数学者没完没了地去挖掘 , 你还能整出什么新东西来呢?但是研究仍在深入 , 精细还能再精细 , 没完没了 。
研究人员前赴后继 , 内容却不断重复炒作 , 论文抄来抄去 , 不断用曲解原著和牵强附会的佐证来标新立异 , 实际上都是那锅里的一堆烂肉 , 这是典型的内卷 。
内卷的成因很多 , 我们不必深究 , 也不必穷举 , 否则自身也可能掉入内卷之中 。 略略从制度和文化的二个维度来认识一下 。
人们为什么会身处内卷困境而无法自拔呢?
文章图片
囚徒困境理论对此作了很好的解释 。 按照囚徒困境博弈模型 , 在制度的压力下 , 人如同囚在困境中 , 为了自身的利益 , 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配合”的方案 , 极少人会选择与体制对抗 。
因此 , 人们便乐此不疲地与小范围内的相关的人员进行零和甚至负和的博弈 , 客家谚语把这种现象叫做“裤裆里面打拳” , 大家争来争去 , 累死累活 , 不管你再努力 , 付出再多 , 利益总量不会增加 , 还是这么一点点 。 由此看来 , 制度化的内部竞争是内卷的第一成因 。
从文化基因上看 , 二千多年的帝王文化和太监文化驯化出无数的“顺民” 。 帝王文化的核心是愚民 , 以利于其统治 , 而太监文化的最大特色就是拍马屁 , 讨好主子 , 以期获得主子的恩赐 。
所以 , 中国人从小就要求听话 , 要求坐言起行都规规矩矩 , 习惯于在狭隘的人际关系里寻求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 , 文化基因里决定了中国人习惯于内部竞争 , 而缺乏向外开拓创新的勇气 。 看看现实中的官场职场的残酷内斗 , 即可理解 。
从文化的另一个角度看 , 传统文化到了某个阶段而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后 , 就容易走偏 , 走进死胡同 , 既然无法适应外来文化挑战的新形势 , 只好在内部不断深挖 , 寻找寄托 。
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诸多规矩、讲究、禁忌就是内卷 。 封建迷信更是将内卷发挥到极点了 。 人性是闲不住的 , 若是没有新的思想产生、没有新鲜事物可以期待 , 就必然会琢磨出一些东西来折腾 , 如各种风俗习惯 , 又如微雕、微刻和书法等等 , 以增加一点生活的花样 。 这也是内卷的成因之一 。
内卷是一种无声的悲哀 。 它慢慢消耗了我们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 , 磨平了个人的锐气 。 陷入内卷之后 , 对个人而言 , 是一种无声无息不知不觉的虚度;对社会或机构而言 , 大量的人默默地做无用功 , 白白浪费了资源 , 降低了整体效率 , 削弱了对外的竞争力 。
我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博士、教授和研究员 , 但是 , 我们的科技创新竞争力却与之很不相称 , 这或多或少与我们的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的设计有关 , 无数的人才被困在内卷化的制度性环境里无法自拔 , 造成巨大的人才浪费 , 令人痛心 。
文章图片
内卷告诉我们 , 表面的精细、复杂、讲究不等于高级 , 更不等于先进 , 那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假象 , 一种黑暗中无知的消耗 , 一种悲哀的精神寄托 。 只有跳出圈圈 , 站在更高层次上的不断向外突破、创新和创造 , 才能不让那种精致的、繁复的、看起来特别敬业的内卷化状态困扰我们 , 才能回归到向上勃发的新常态上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享受生命里的每一个瞬间
- 时间是单行道 夫妻间一旦没了“这几样”,不是搭伙过日子,就是散伙
- 很多人都在讲“孤独” 看透了人生,更应该要孤独地走向未来!
- —男人眼中女人的美 贾平凹《自在独行》:男人眼中的女人最重要的是这种“美”
- “徽州宴”老板娘工作照曝光:大方脸气质高贵,与遛狗女判若两人
- 这样的场景你是否熟悉?如果你是女人 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所以请不要“无效关心”
- 爱情本是一种“知遇” 为什么有些中年女人不爱老公?
- —陷入到爱情里面的女人似乎都有一种执念 女人想得到男人的偏爱,不妨尝试三个“不”!
- 大s|张兰喊话大S:“你再婚也不会幸福。”我终于理解大S为什么要离婚了!
- —什么样的女人 人到中年女人,身上有3个特别的“迹象”,这是实力在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