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瓦|从作为女性出生的瞬间起,就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一周新书推荐( 三 )


赵刘洋在书中同几大重要的学术脉络展开对话 。 他批判马克思·韦伯对中国法律的偏见 , 将中国法律视为西方“形式理性”法律相对的类型而存在 , 但也没有仅从传统或仁治理念出发来评析中国法律体系 。 作者也采纳其导师黄宗智对历史社会法学的强调 , 书写了法条规定与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利益链条间的矛盾与张力 。 从一个个历史诉讼案中我们可以看到 , 女性困境并非靠法律条文就可以解决 , 纵使法律维护的妇女权利在不断拓展 , 法律实践也始终阻碍重重 。
《铁袈裟:艺术史中的毁灭与重生》
西蒙娜·德·波伏瓦|从作为女性出生的瞬间起,就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一周新书推荐
本文图片

郑岩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2-02
铁袈裟是山东长清灵岩寺一尊唐代金刚力士像的一部分 , 它在晚唐的灭佛运动中破碎 , 只残留下金刚的一席铁袈裟 。 和铁袈裟类似的 , 还有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所藏的维纳斯的断臂、河南登封山崩而坠的碎石、哥窑瓷器上“百圾破”的开片 , 它们都是艺术史中的破碎之物 , 深受近代“美术”概念影响的研究者们大多忽略了它们 , 错过了碎片承载的丰富意涵 。
在《铁袈裟:艺术史中的毁灭与重生》中 ,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郑岩重新关注碎片的形态 , 他认为 , 艺术史研究起于“碎片” 。 破碎让我们看到了器物的内部空间、断裂后露出的胎体、锋利的器壁与茬口;碎片也可以是完整的象征与符号 , 比如山崩而坠的破碎巨石日后成为人们的纪念碑;碎片之间的缝隙更是意味深长 , 殷商甲骨上的裂纹、瓷器破碎后补缀的锔钉 , 以及哥窑瓷器上“百圾破”的开片 , 共同构成了我们的文化史;艺术品的破碎不仅关乎物质 , 更是一种事件 , 涵盖打破之际的遗憾、快感与阵痛 。 郑岩带着艺术史的想象力提出 , 破碎不意味着物品是缺少研究价值的残缺品 , 碎片瓦解了艺术品的完整性和视觉边界 , 并激发出全新的解读空间 。
《红山动物园是我家》
西蒙娜·德·波伏瓦|从作为女性出生的瞬间起,就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一周新书推荐
本文图片

【西蒙娜·德·波伏瓦|从作为女性出生的瞬间起,就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一周新书推荐】沈志军 朱赢椿 主编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2-01
动物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理想的动物园是什么样的?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沈志军自称“百兽之王” , 他此前在演讲中引发了人们对动物园的关注热潮 。 沈志军当园长后拒绝动物表演 , 将老旧的牢笼式动物园发展为生态式展示 , 还模拟了野生动物宜居的原生态野外栖息地环境 。 他在演讲中提到 , 现代动物园的职能不是简单地满足人类的观赏需求 , 而更应该是保存野生动物基因的“诺亚方舟” , 此外还要做到深层次的保护教育(conservation education) , 让游客意识到 , 在人、动物、自然三者关系中不同的人分别可以做些什么 。
《红山动物园是我家》是沈志军从饲养员角度向读者讲述同动物的有趣故事 , 在现代动物园里 , 饲养员与动物不应该是管控与从属、宠溺和依赖 , 而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 比如 , 饲养员为了监测动物的健康 , 需要在非麻醉状态下采血、做B超等测量各项指标 , 这需要人和动物之间有良好、和谐的信任关系 。 饲养员还要尊重动物们的天性 , 保护野性 。 浦睿推出的红山动物园系列的另一本是沈志军的《熊在吗》 , 为读者展现了熊的有趣日常 , 也揭开了动物园饲养熊的更多细节 , 正如作者所说 , “动物园是生命与生命对话的地方 , 当动物很自在、干干净净地朝你走过来的时候 , 它们就是它们自己 , 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什么东西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