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症 退休金不够每月体检费,疑病症患者“走火入魔”的人生

老杨一大早就去医院排队挂号,他絮絮叨叨给主诊医生述说自己的病情:前几天吃几口饭就觉得胸闷,走几步台阶就气喘吁吁,呼吸急促,心跳也特别快 。老杨坚持认为自己心脏有问题,于是医生给他开了相关心脏彩超检查,可结果显示老杨并没有心脏相关疾病 。老杨对这份医学报告表示怀疑,对医生提出做进一步详细检查的要求 。
疑病症 退休金不够每月体检费,疑病症患者“走火入魔”的人生
文章图片
这大半年来,老杨成了医院的“常客”,每月4000元的退休金还不够缴纳给医院的体检费 。可惜“走火入魔”的老杨,固执己见,不肯停下求医问药的脚步 。儿女们迫于无奈,带老杨去心理精神科检查,诊断结果显示老杨属于疑病症,并非是生理疾病,而是心理问题 。
患者把万分之一的效率无限放大,造成对疾病的恐惧心态
疑病症患者因为过分关注自己的健康,把几万分之一的小概率无限放大,但凡是发现身体出现细微变化,患者会第一时间与某种疾病联系起来,并通过反复就医来求证 。更可怕的是,即便是患者拿到健康的医学报告,还是会心存疑惑,以至于他们在求医路上永远不知疲倦 。
上文介绍的老杨就是典型疑病症例子,因为怀疑自己心脏出现问题,把日常生活中因为劳累而产生的普通现象,也跟相关疾病对应起来 。出于对疾病的恐惧心态,让老杨感到害怕、焦虑,对其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
患者存有病态的“投射心态”,认知系统对躯体感觉异常敏锐
疑病症的成因与社会环境因素、心理因素有直接关系 。患者很容易存在病态的“投射心理”,一如患者身边有相熟的人死于某种疾病,患者就易形成“杯弓蛇影”的恐惧心态,担心自己步其后尘 。所以患者的认知系统对躯体感觉异常的敏感,譬如在运动过后出现心跳加速、疲倦、超热感,患者都会将这些正常人体反应与某种疾病联系起来 。
患者长时间陷入疑病的忧虑中,不单是情绪受到影响,随着病程延长,病情也会“恶化”,易诱发患者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严重的心理精神疾病 。同时疑病症患者很多过激的行为,也容易导致医患关系冲突,给患者以及亲属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
抛开“灾难化”联想的想法,珍惜活在当下的幸福时光
疑病症患者难以走出“疑病思想的死胡同”,是因为患者脑海中错误观念的形成,他们把各种躯体症状、主观感受进行“灾难化”联想,最终诱发了患者对于疾病的恐惧心态 。要治疗疑病症,就需要心理认知疗法去纠正患者的病态认知,不要跟患者进行“病情辩论赛”,而是要对疾病性质进行科学的解释 。大多数患者都有生活圈子狭窄、性格敏感等特质,因此要鼓励患者多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多结识朋友,扩大兴趣圈子,找到生活的寄托 。当患者把注意力从健康这一侧重点上逐渐转移到其他事情上,那么“疑病的阴霾”也自然烟消云散了 。
专家介绍:徐庆瑞
枣庄市立医院 肿瘤治疗科副主任医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疑病症 退休金不够每月体检费,疑病症患者“走火入魔”的人生】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