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 35岁职场人「死亡」后的24小时( 四 )


这些原本隐蔽在大厂光环和高薪下的矛盾,伴随着裁员潮的席卷,变得更加尖利突兀 。
职场 35岁职场人「死亡」后的24小时
文章图片
职场 35岁职场人「死亡」后的24小时
文章图片
大厂梦灭,人生梦起
听完Coco的故事,她姐突然心生一种荒诞感 。
35岁,竟然变成了职场上的一道红线 。
似乎所有人都在告诉你:一到35岁,就“完”了 。
父母跟你说:在北京上海顶多干到35,你早晚都得回家 。
老板跟你说:35岁还做不出成绩,你怎么证明自己有能力?
前辈跟你说:赶紧往上爬,到了35,哪还有你的机会 。
职场 35岁职场人「死亡」后的24小时
文章图片
职场,乃至整个社会舆论确实都在全方位地塑造一种职场价值观:
职场是要留给年轻人展示的舞台 。
原来留给一个人奋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年 。
多么荒唐 。
但更荒唐的是,我们依旧深陷其中,只顾瞄着35的那条线,奔跑得忘我,乘着大厂的风,以为自己正在一步步接近目标——挤进中产,赢得体面,实现财富自由 。
职场 35岁职场人「死亡」后的24小时
文章图片
可当大厂梦灭,我们才知道那层薄如蝉翼的糖衣,是如此脆弱 。
曾经背靠大厂可以轻易兼容的关系也不再簇拥着自己 。
曾经以为年薪三四十万稀松平常的认知,被击得粉粹 。
大厂的滤镜,以及自身的优越感,不复从前 。
这是资本趋利本性必然催化的职场规律,也是我们每个人不可避免要承受的命运——被高度工具化 。
职场 35岁职场人「死亡」后的24小时
文章图片
这是观念上的问题吗?
远没有这么简单 。
因为这其中涉及到人口流动,阶层固化,教育模式,行业发展等各种因素 。
这其中每一项,也都不是个体努力就可以做到量变产生质变的 。
于个体而言,社会化结构当然是无解的 。
更不是她姐写篇文章、喊喊口号就能解决的 。
职场 35岁职场人「死亡」后的24小时
文章图片
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是具象的,真实的,更是鲜活的 。
比如31岁开始肩负赡养父母,撑起一家的桃子;
比如34岁,要重新勇敢面临被职场挑剔的Coco;
还有30岁买房结婚、步入人生下一程的大辉;
以及37岁,励志一定要在一线城市立脚,托举孩子的晨姐 。
比起这些具体的难题,真实的困境,35岁绝对是一个被我们过度放大的标签 。
我们以35岁被裁员,开始判定自己是不是人生的loser了 。
我们以35岁能不能当上高管,作为评判自己双商的铁律了 。
我们被35岁的套子,塑造着、“标准化”着 。
我们以为解决问题的方式,唯有35岁之前实现财富自由,跃升到某一个阶层 。
是的,我们,被PUA成功了 。
职场 35岁职场人「死亡」后的24小时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