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外狂徒”到“法治之光”,为何顶流罗翔无法被模仿?( 二 )


文章图片
见贤思齐 ,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罗翔没有要求每个人都做一个圣人 , 只是希望我们在指责别人之前先反思自己 , 道德要先严于律己 , 就算无法成为智者 , 也请别做被傲慢和优越感支配的愚者 。
|03、罗翔为何很难模仿
我发现了罗翔成为顶流的秘密 , 但很难模仿 。 相比于给自己立人设来巩固人气 , 他在出名之后最爱干的事情却是撕碎自己 。 遍观《十三邀》、《青铜时代》等一系列推心置腹的访谈 , 他几乎都在做检讨 。
从“法外狂徒”到“法治之光”,为何顶流罗翔无法被模仿?
文章图片
首先就是人品的还原 , 他不吝啬叙述自己的“卑鄙” 。 小时候他时常请乞丐来家里吃饭 , 把家里弄得臭气熏天 。 父母为了保护儿子的善良 , 只能笑脸相迎 。 罗翔被自己感动也为自己得意 , 长大后才幡然醒悟 。 这种责任由别人完成的善意是伪善 , 他只是享受了快感 。
年轻时候的罗翔清高孤傲不可一世 , 从政法大学读到北大博士 , 又赴美留学 。 闪亮亮的履历确实给了他傲气的资本 , 但一切都在一个农民面前土崩瓦解 。
从“法外狂徒”到“法治之光”,为何顶流罗翔无法被模仿?
文章图片
他在读研期间有一个农民来政法大学寻求法律援助 , 他们收留了他并把宿舍让出来给他住 。 几天后 , 农民不好意思再打扰他们 , 独自搬到了地下通道 , 那一刻罗翔无地自容 。 他总爱高谈阔论 , 视伸张天下人之正义为己任 , 却无法帮助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摆脱困境 。 抽象的全体在具体的个体面前失去了意义 , 从那一刻他决定爱具体的人而非抽象的人 。
这些年不断地自问 , 也让他对别人越来越包容 。 他有一个成绩很好的朋友 , 但是在14岁由于替别人放风被抓了 , 提及此事罗翔没有借机展示自己的清醒和予以道德上的谴责 。 正是因为见过人间太多疾苦 , 才愈加慈悲 , 正是因为看过人性太多幽暗 , 才愈发向往光明 。
从“法外狂徒”到“法治之光”,为何顶流罗翔无法被模仿?】张三常有 , 罗翔常有 , 人生是有限的 , 世界是无限的 , 学会敬畏 , 谨慎克己 , 就像罗翔给他的每一位学生写下的寄语:做“法治之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