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 付出太多的好人,往往得不到回报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对同事朋友赤诚相待,做人温和,做事厚道,从不得罪人 。
对领导交代的工作不折不扣完成,哪怕有不同意见也不反驳 。
可最终你发现,你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反而是那些经常提反对意见,“唱反调”的人,得到了重视 。
为此,你难免会为自己的遭遇打抱不平: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总是不受待见?
之所以陷入这种交际怪圈,其实是“改宗效应”在作祟 。
论点 付出太多的好人,往往得不到回报
文章图片
论点 付出太多的好人,往往得不到回报
文章图片
01
美国心理学家罗恩做过一个实验 。
他让一个教授发表论点,再让三组学生围绕这个论点表达自己的看法 。
A组学生一致认同教授的论点;B组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反对教授的论点;C组学生对教授的论点提出质疑,一番辩论后被教授说服 。
结果显示,给教授留下最好印象的不是完全附和他的A组学生,而是“先持反对意见,再保持观点统一”的C组学生 。
由此,罗恩总结出一个道理:人们往往更倾向于喜欢那些“反对自己,而后被自己说服的人” 。
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改宗效应 。
改宗效应背后的逻辑是,人性对自我认可成就感的追求 。
论点 付出太多的好人,往往得不到回报
文章图片
“好人”对谁都好,容易得到的也就不够珍贵 。
相反,平常高冷的人有一天对你很好,你感受到“另眼相待”的惊喜,无比珍惜 。
而如果通过努力让对方改变观点,倾向于你,就更加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并因此产生很大的成就感 。
这就能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性格温和、做事厚道、不与人争论、不得罪人的“好人”,往往被轻视 。
而那些勇于说出自己看法的“反对者”,却容易得到赏识,尤其是将其“策反”,使其改变立场后 。
论点 付出太多的好人,往往得不到回报
文章图片
论点 付出太多的好人,往往得不到回报
文章图片
02
懂得了“改宗效应”的原理,学以致用,便能在生活中少吃亏,摆脱吃力不讨好的尴尬 。
正确运用“改宗效应”的核心是:拒绝盲目追随,求同存异,保持自己的个性 。
职场上,阿谀奉承永远得不到赏识和尊重,即使换来晋升机会也是暂时的,随时可能被替代 。
反之,高效稳定的工作能力,敢于发声,以理服人,才足以让领导侧目,同事尊重 。
人际交往上,友好得不到珍惜、付出换不来回报的事例不少,运用“改宗效应”换一种思路,就能改变境遇 。
比如,对朋友提出的请求不要过于热情,先表明自己的难处,再答应尽力帮助 。
来之不易的帮助满足了对方的成就感,才能使之倍加珍惜这份情义 。
论点 付出太多的好人,往往得不到回报
文章图片
爱情中,轻而易举得到的感情通常不会被珍惜 。
喜欢一个人,如果挖空心思依旧不能感动对方,不妨做一个欲拒还迎的“反对者” 。
从“跪舔”到冷漠,对方心里产生一种落差感,开始审视自己的行为和你们之间的关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