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her|乡下的母亲做过七次媒人,获得的报酬是——10条大鲤鱼!( 二 )


小荣姐一看到大表哥 , 二话不说 , 扭头就走 , 很明显不愿意啦 。 身高是硬伤 。 不好挽回啦 。 要不然说是磨破嘴 , 跑断腿那 。 母亲没有放弃啊 , 和姨家掰开揉碎了说 , 苦心婆口地劝 。 客观一些说 , 男女双方都经历过不少的相亲 , 不合适的也不少 。
最终小荣姐松了口风 , 答应再相一次亲 。 母亲很紧张 , 对我大表哥嘱咐了又嘱咐 , 安排了再安排 , 扬长避短 , 灵活应对 。 有着这么多铺垫 , 二次相亲总算有惊无险 , 顺利过关 。
接下来对的是相家的环节 , 一般情况到这个步骤基本上大局已定 。 但也不排除出现闪失的情况 。 小荣姐的母亲 , 大娘婶子嫂子估计四五个人吧 , 组成相家团 , 主要看大表哥家的位置 , 房子院子的情况 , 有无新房 , 家里有什么摆设 , 有什么东西 。
这里插一句 , 有的人甚至要看看盛粮食的囤 , 俗话说囤里有粮 , 心里不忙 。 母亲一大早就赶到大姑家 , 全程参与大姑家的卫生清理工程 。 洒水扫地 , 放置家具 , 甚至桌子板凳也要从邻居家借用 。
大姑也是要请来比较亲近的妇女团 , 做好相应的准备 。 相家是不需要吃饭的 , 往往是坐着说会话 , 开头避免不了‘天气真好’的话 , 然后询问一下家庭具体情况 , 再起来四处看看 。 亲友团这时候也会充分发挥作用 , 以便回去后证明自己的重要性 。
下面就进入见面过礼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了 。 在老百姓的眼中 , 过礼的重要性不亚于登记领结婚证 。 这是双方家庭乃至亲戚朋友们的一个认可 。 相当于现在的官宣 , 有过之无不及 。 毕竟年代久远 , 其中细节概不详谈 。
在农村过礼之后 , 那是逢节必到 , 实际也是一项不小的开支 。 但不结婚这是必须的 。 过了半年左右吧 , 母亲在与大姑家先商量好准备办婚礼的事 , 然后再到小荣姐家去商量 。 小荣姐家不会一次答应的 。
商量好后 , 开始定婚期 , “送日子”要在村里找个明白人 , 到女方家里送结婚日期的喜帖 , 一切水到渠成 。 在母亲的努力下 , 荣姐就这样成为了我的大表嫂 。 母亲享受到媒人的最高待遇:大鲤鱼 。
mother|乡下的母亲做过七次媒人,获得的报酬是——10条大鲤鱼!
本文图片

小荣姐嫁过来以后 , 虽说也出现上面提到过的找媒人的举动 , 但现在表嫂已儿孙绕膝 , 家境殷实 , 尤其是大姑一家里里外外的事基本都是她操持 , 确实展现出了长嫂风范 。
大表哥的婚事总算完成啦 , 村里本家小喜哥的婚事又陷入困境 。
小喜哥兄弟四人 , 作为家里老大 , 说了不少媒 , 均不顺利 。 大爷大娘看母亲毕竟参与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也不少 , 给母亲商量着操心给小喜哥说个媒事 , 许诺事成后当然是大鲤鱼伺候 。
母亲经过一番考虑之后 , 趁回娘家的时间 , 与我堂舅和妗子透透话 , 试探着应该考虑给我表姐找个婆家啦 。 男大当婚 , 女大当嫁 。 二舅自然应允 , 也明白母亲的意思 , 还需看看表姐的态度 , 何况表姐的姨也在我们村 , 这个在询问小喜哥的情况更是方便的多 。 于是事情变的似乎要顺利的多 。
没想到的是 , 大爷家这边节外生枝啦 , 正好又有人给小喜哥介绍了一个姑娘 , 底实的媒人 , 好像成功率较大些 , 对于表姐这边的事就有些慢待了 , 母亲不由得不生气啊 , 也就没法继续热情地跟进 , 只能想着稍微搁置一下 , 给我二舅回个话 , 就此打住 。
不料小喜哥另外这家的媒事很不顺利 , 人家在两天后明确拒绝了 , 这下大爷大娘慌了神 , 急忙又找到母亲 , 好说歹说 , 信誓旦旦 , 明确这事就全权交给母亲啦 。 于是母亲又抓紧时间两头跑 , 不管怎么说 , 还是竭尽全力促成了这桩婚事 。 老话说 , 一拃没有四指近 , 表姐嫁过来之后还是喊母亲为姑 , 从不因为这边是本家而改变称呼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