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最好的相处模式:一半付出,一半接纳( 二 )


丈夫也为自己叫屈 , 说自己每次想关心妻子 , 都以一句“不需要”去挡了回去:
他想做饭 , 妻子嫌他把厨房弄得乱糟糟的;
他带孩子 , 妻子又觉得他的教育方式不对 。
他情人节买花被说浪费 , 平时准备的小惊喜被看做“无聊” 。
久而久之 , 丈夫也心灰意冷 。
情感专家说:“丈夫懂得主动关心妻子 , 但在妻子这里 , 接收爱的信号被掐断了 , 因此你们的沟通出现了阻碍 。 ”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 , 叫做被爱无能 , 即从来都是习惯付出 , 却没有能力去接住别人的爱 。
就像节目中这位妻子 , 她总以不断付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 因而推开了丈夫想要伸出的双手 。
幸福的婚姻 , 从来不靠单方面“牺牲”来维系 。
敞开心扉 , 坦然接纳被爱 , 才能让感情温暖绵长 。
最近读《平美如棠》 , 被两人平淡光阴中的柔情与爱意深深打动 。
在平如眼里 , 爱美棠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
对于丈夫的爱 , 美棠则选择全盘接收 。
年轻时他们分隔两地 , 平如寄来的信件 , 美棠都会悉心收藏 。
老年时他们朝夕相伴 , 两人去买菜时平如从不让美棠提重物 , 美棠也乐得清闲 , 两手空空笑嘻嘻地跟在丈夫身后 。
这种“理所当然”的接受 , 让两人携手走过几十年 , 缔造了一段浪漫的爱情神话 。
心理学家马丁·赛力格曼曾说:
与爱一样 , 被爱同样是一种能力 , 但我们常常只关注了前者而忽略后者 。
承认自己的需求 , 全心全意感受被爱 , 你在这段关系里才是舒展的 , 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感 。
|一个家最好的相处模式:一半付出,一半接纳
本文图片

03
接纳孩子的爱 , 是最好的成全 。
黄执中曾在《奇葩说》中 , 讲了一个妈妈爱吃鱼头的故事 。
大意是说 , 有位妈妈吃了一辈子的鱼头 , 孩子每每让她吃鱼肉 , 妈妈都会说自己不爱吃 。
但她却在临终前告诉孩子 , 其实自己不喜欢吃鱼头 , 只是想把鱼肉都留给孩子 。
这位妈妈 , 自己委屈了一辈子 , 也让孩子余生都在愧疚中度过 。
黄执中说 , 其实这个故事应该还有另一个版本:
孩子邀请妈妈吃鱼肉时 , 妈妈欣然接受 , 然后告诉孩子 , 妈妈也喜欢吃鱼肉 , 我们一起分享好不好?
当了父母后 , 我们好像忘记了被爱这件事 。
我们总觉得 , 爱孩子就是要不停地给予 , 但学会接纳 , 在亲子关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
就像那个趁着假期帮父母卖菜的9岁男孩 。
当他主动提出想要帮助父母时 , 父母也乐意接受孩子的好意 。
【|一个家最好的相处模式:一半付出,一半接纳】假期里 , 孩子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帮父母干活 , 跟着父母奔波 , 但你从他亮晶晶的眼神里 , 能看出他内心的充实与满足 。
就像那个考上北大后 , 因为一句“终于有时间帮妈妈干活”而走红网络的钟朋辰 。
|一个家最好的相处模式:一半付出,一半接纳
本文图片

当他主动给妈妈送饭、替妈妈打扫时 , 妈妈并没有以“学习好就行”为由 , 拒绝他的帮助与照顾 。
孩子在风吹日晒中 , 看见了父母的汗水与操劳 , 因而懂得了责任与担当 。
作家毕淑敏曾说:
“天下的父母 , 如果你爱孩子 , 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 , 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 。 这并非是成人的自私 , 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