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 被嫌弃的2700万二本生,注定输在起点上吗?( 三 )


文章图片
尽管过去了9年,这些学生心中毕业最好的归宿并没有太大改变 。
稳定,是二本毕业生找工作的第一理由,在他们考量一份工作是否合适的清单里,“个人喜好和志趣”并不成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
刚毕业的时候或许还想着出人头地,但很快受到来自现实的碾压,筋疲力尽后才发现现世安稳有多重要 。
当然,如果说二本生还有那么一丝追梦的勇气,最大的动力不是来自他们的实力,而是家庭的实力 。
潮汕女孩陈倩,家里开了一家陶瓷厂,毕业后,她直接接手了陶瓷厂生意,她的学历专业放在大公司或许石沉大海,但经营自家的小工厂却如鱼得水 。
像陈倩这样,父母早就为她安排好了出路,他们念书的唯一目标,是拿到文凭,获得进入社会的“入场券” 。
家境不错的陈倩,按部就班就拥有了事业和生活,但来自甘肃山村的刘婉丽却依旧在漂荡 。
刘婉丽小学四年级爸爸出了一次事故,直接让他们家从“全村首富”变成了“赤贫家庭” 。
她是一个迫切渴望“读书改变命运”的孩子,没日没夜地学习,但却“关键时刻掉链子”,成为广州的一个二本生 。
但刘婉丽并没有适应这座南方发达城市的大学生活,没办法像当地孩子一样享受青春,最大的抑郁来自内心迷茫 。
毕业生 被嫌弃的2700万二本生,注定输在起点上吗?
文章图片
她只能如同高中时一样努力学习,才能稍稍抵御她害怕“留不下”的焦虑 。
毕业后她一边在图书馆做着临时兼职,一边参加考研 。
因为“第一学历”不好,心仪的大学拒绝了她的面试,她被调剂到普通大学 。
她没有辞掉兼职,隐隐的奢望是随着自己考上研究生,毕业后能从图书馆的临时工转为正式员工 。
从小家庭变故的不安感,大学在大城市的漂泊感,让她对编制有一种执念 。
但在目睹有关系的人,随时可能以各种名义招进来后,“现实密不透风,留给我们的只有一条很小的缝,就是这样一条缝,我怎么努力都钻不进去 。”
她发现自己25岁了,却没有什么梦想,因为“留给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时间不多了” 。
梦想是什么?活下来最重要!
毕业生 被嫌弃的2700万二本生,注定输在起点上吗?
文章图片
奋斗中突围
社会现状无法改变,摆在眼前的只有两条路:顺从,或者突围 。
考研,是二本生改变命运最直接的途径 。
根据相关数据,每年研究生的招生人数递增,截止到2019年报考人数290万,如今考研人数的整体报录比大致在3:1,而且知名学校报录比有时达到20:1左右,重点大学往往还以大比例的本校保送名额优先 。
毕业生 被嫌弃的2700万二本生,注定输在起点上吗?
文章图片
比如被黄灯的学生们奉为“大神”师兄的辛追,为复旦备考了整整三年,在三战的时候,辛追所报专业十几人的录取名额,其中8名是本校保送 。但辛追依然以位列第二的成绩,以430多分杀进复旦 。
同样二本逆袭进复旦的,还有我的朋友 。
在一个名不见经传二本学校历史专业出身的她,从入学的第一刻就知道自己要什么 。
大学四年她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公开争取的机会,毕业那年,她直接被保送到了复旦 。
如今她已经定居在上海工作,做着一份稳定的工作,未必是大多数人艳羡的,但我知道,不论她在做什么,一定是自己想要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