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大结局,背后这个男人更值得关注!( 二 )


狄更斯曾说:
梁晓声也觉得 , 一位会讲故事的母亲和从小穷困的生活 , 是自己成为一个作家的先决因素 。
《人世间》大结局,背后这个男人更值得关注!
文章图片
1968年 , “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后 , 梁晓声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
只为每个月可以挣得40元钱 , 为他大哥交医药费 。
从神经衰弱喃喃自语到开始打人离家出走 , 哥哥的病情急转直下 , 全家人因此备受折磨、每天提心吊胆 。
有一年他回家探亲 , 发现家里窗上安装了铁条、钉了木板 , 玻璃所剩无几;
家里易碎的东西一件没有了 , 菜刀、碗和盘子都锁在箱子里 。
知道哥哥病情日益严重 , 他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知青的7年里 , 既干体力活 , 也为兵团写稿、参加文学创作 , 就为多挣些钱给哥哥治病、贴补家用 。
俗话说得好:皇天不负有心人 。
1974年 , 复旦大学来到兵团招生 , 因作品得到力荐 , 他被复旦大学中文系成功录取 。
终于走出北大荒 , 来到上海大都市 , 他的人生轨迹从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
后来 , 他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 。
有了一间11平米的单身宿舍 , 除工作外 , 每天就是写作、读书 。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等早期代表作 , 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
《人世间》大结局,背后这个男人更值得关注!
文章图片
1981年 , 经人介绍 , 梁晓声认识了焦丹 。
第一次见面 , 梁晓声便坦诚地说:
就像《人世间》中 , 郑娟对周秉昆说的“我不值得”一样 。
却不想这番话后 , 坚定了焦丹和他在一起的决心 。
结婚时 , 焦丹拿出一点积蓄 , 缝了两条新被子 , 提上3个行囊 , 坐着公交车 , 来到这个只有11平米的小宿舍 。
有了贤妻陪伴左右 , 梁晓声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 。
终于1982年 , 短篇小说成功发表 , 他也由此有了名气 。
因作品众多 , 1984年更被称之为“梁晓声年” 。
不过当时 , 梁晓声每月工资49元 , 要给父母寄20元养家 。
父亲生病后来到北京 , 看病治疗期间 , 梁晓声承担了全部费用 。
正如他说的那样:
“对于大多数的人 , 人生本就是一堆责任而已 。
参透此谛 , 爱情是缘 , 友情是缘 , 亲情尤其是缘 , 无论怎样 , 皆当润砾成珠 。 ”
刚刚过去的2021年 , 是梁晓声更为艰难的一年 。
小弟妹妹等亲人相继去世 。
《人世间》大结局,背后这个男人更值得关注!
文章图片
梁晓声认为:
他是这么说的 , 也是这么做的 。
文学影响过他 , 相信它也会影响别人 。
所以写了大半辈子 , 他很想好好写一部作品 , 向文学致敬 。
57岁时 , 他开始酝酿 。 整整构思了3年 , 才逐渐成熟落地 。
2010年 , 梁晓声开始了“马拉松”式写作长跑 。
每天早上 , 他削好一筒铅笔 , 在长方桌上摊开一沓沓稿纸 , 低头伏案开始10个小时的创作 。
《人世间》大结局,背后这个男人更值得关注!
文章图片
就这样在工作室里 , 连续5年闭门写作 , 他终于完成了115万字的《人世间》 。
回忆整个创作过程 , 他直言很痛苦:
下部还没写完 , 他的身体撑不住了 。 检查发现是胃癌 , 医生建议做全部切除 , 防止扩散 。
虽然父亲就是胃癌(胃癌晚期)去世 , 可他考虑小说还没写完 , 胃如果切除 , 意味一切都要停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