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阅读爱情:《小城三月》——“春天为什么它不早一点来”( 八 )


商店的门前 , 点着那么大的火把 , 好像热带的大椰子树似的 。 一个比一个亮 。
我们进了一家商店 , 那是父亲的朋友开的 。 他们很好的招待我们 , 茶 , 点心 , 橘子 , 元宵 。 我们哪里吃得下去 , 听到门外一打鼓 , 就心慌了 。 而外边鼓和喇叭又那么多 , 一阵来了 , 一阵还没有去远 , 一阵又来了 。
因为城本来是不大的 , 有许多熟人 , 也都是来看灯的都遇到了 。 其中我们本城里的在哈尔滨念书的几个男学生 , 他们也来看灯了 。 哥哥都认识他们 。 我也认识他们 , 因为这时候我们到哈尔滨念书去了 。 所以一遇到了我们 , 他们就和我们在一起 , 他们出去看灯 , 看了一会 , 又回到我们的地方 , 和伯父谈话 , 和哥哥谈话 。 我晓得他们 , 因为我们家比较有势力 , 他们是很愿和我们讲话的 。
所以回家的一路上 , 又多了两个男孩子 。
不管人讨厌不讨厌 , 他们穿的衣服总算都市化了 。 个个都穿着西装 , 戴着呢帽 , 外套都是到膝盖的地方 , 脚下很利落清爽 。 比起我们城里的那种怪样子的外套 , 好像大棉袍子似的好看得多了 。 而且颈间又都束着一条围巾 , 那围巾自然也是全丝全线的花纹 。 似乎一束起那围巾来 , 人就更显得庄严 , 漂亮 。
翠姨觉得他们个个都很好看 。
哥哥也穿的西装 , 自然哥哥也很好看 。 因此在路上她直在看哥哥 。
翠姨梳头梳得是很慢的 , 必定梳得一丝不乱 , 擦粉也要擦了洗掉 , 洗掉再擦 , 一直擦到认为满意为止 。 花灯节的第二天早晨她就梳得更慢 , 一边梳头一边在思量 。 本来按规矩每天吃早饭 , 必得三请两请才能出席 , 今天必得请到四次 , 她才来了 。
我的伯父当年也是一位英雄 , 骑马 , 打枪绝对的好 。 后来虽然已经五十岁了 , 但是风采犹存 。 我们都爱伯父的 , 伯父从小也就爱我们 。 诗 , 词 , 文章 , 都是伯父教我们的 。 翠姨住在我们家里 , 伯父也很喜欢翠姨 。 今天早饭已经开好了 。
催了翠姨几次 , 翠姨总是不出来 。
伯父说了一句:“林黛玉……”
于是我们全家的人都笑了起来 。
翠姨出来了 , 看见我们这样的笑 , 就问我们笑什么 。 我们没有人肯告诉她 。 翠姨知道一定是笑的她 , 她就说:
“你们赶快的告诉我 , 若不告诉我 , 今天我就不吃饭了 , 你们读书识字 , 我不懂 , 你们欺侮我……”
闹嚷了很久 , 还是我的哥哥讲给她听了 。 伯父当着自己的儿子面前到底有些难为情 , 喝了好些酒 , 总算是躲过去了 。
翠姨从此想到了念书的问题 , 但是她已经二十岁了 , 上哪里去念书?上小学没有她这样大的学生 , 上中学 , 她是一字不识 , 怎样可以 。 所以仍旧住在我们家里 。
弹琴 , 吹箫 , 看纸牌 , 我们一天到晚的玩着 。 我们玩的时候 , 全体参加 , 我的伯父 , 我的哥哥 , 我的母亲 。
翠姨对我的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 , 我的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 , 也是完全的一样 。
不过哥哥讲故事的时候 , 翠姨总比我们留心听些 , 那是因为她的年龄稍稍比我们大些 , 当然在理解力上 , 比我们更接近一些哥哥的了 。 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的客气一点 。 他和翠姨说话的时候 , 总是“是的”“是的”的 , 而和我们说话则“对啦”“对啦” 。 这显然因为翠姨是客人的关系 , 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 。
不过有一天晚饭之后 , 翠姨和哥哥都没有了 。 每天饭后大概总要开个音乐会的 。 这一天也许因为伯父不在家 , 没有人领导的缘故 。 大家吃过也就散了 。 客厅里一个人也没有 。 我想找弟弟和我下一盘棋 , 弟弟也不见了 。 于是我就一个人在客厅里按起风琴来 , 玩了一下也觉得没有趣 。 客厅是静得很的 , 在我关上了风琴盖子之后 , 我就听见了在后屋里 , 或者在我的房子里是有人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