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情绪的出现 , 接纳情绪的产生 , 不攀附于情绪为情绪所困 , 也不试图控制情绪制造更多的对立 , 而是当下觉察 , 追根溯源 , 去体察情绪发生的根源 , 最终发现情绪的虚无 , 上升到理智思考的认知频道中 。
或者他们把自己提升到一个新的认知维度上 , 在更高层面上实现对低维问题的直接升华与超越 。 事实证明 , 那些对人生理解更通透、格局更高的人 , 智慧更多 , 更容易超脱情绪的牵绊 。
当一个人有意识地把自己从狭隘的比较、攀比与烂人烂事中抽出来 , 把自己的意念放逐于山海间 , 放逐于蓝天虚空中 , 他就较小有情绪的发生 。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有这样一句话:“持志如心痛 , 一心在痛上 , 岂有工夫说闲话 , 管闲事?”
平和喜悦地活在当下 , 专注于有价值的人与事 , 制心一处 , 让自己处于“心流”的能量状态中 , 那还有什么情绪?
身心归位 , 定于中而达于外 , 物来则显 , 物去则消 。 当聚就聚 , 当散就散 。 像镜子一样呈现 , 这是圣人的大智慧 。
此心不动 , 随心而动 。 当下即是 , 是智慧 , 也是境界 。
文章图片
03、慎独心:正念成大气
自律才能自由 。
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 , 做功课 , 身心能量可以快速提升 。 那些真正强大的气场 , 都是在高度自觉的的精神自律中形成的 。
慎独 , 是一种静美 , 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 它让你面对广阔天地而内心坦荡 , 能让你面对磨难坎坷而心平气和 。 真正成事者 , 无一不慎独——时刻小心谨慎对待自己的言行举止 。
慎独 , 则可心安 , 心安则可生光明之气 。 一代名臣曾国藩曾说:自修之道 , 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 , 又在慎独 。 慎独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 , 第一寻乐之方 , 守身之先务也 。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 , 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 慎独既指一个人独处时心念行为自律 , 也指在大庭广众之下对自己意念活动的特别规范 。
曾有学生问王阳明:“戒惧是己所不知时工夫 , 慎独是己所独知时工夫 , 此说如何?”
对此 , 王阳明如此回答:
“只是一个功夫 , 无事时故是独知 , 有事时亦是独知 。 ”
慎独 , 尤其是精神慎独 , 是一门高级的人生修行功课 。 古人甚至都有自己的静坐时间 , 用静坐冥想来进行持续性的精神管理 , 在身心合一中省察规范自己的精神活动与生命追求 。
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 ”
独处时守“身” , 人群中守“意” , 时时检验自己的意念活动 , 使内心光明正大 , 则可以顶天立地 , 欢喜精进!
文章图片
【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 做足“三心”功课,人生修行可以事半功倍】看透和超越外在环境 , 从内心寻求强大的力量之源 , 并付诸于当下的人生实践中 , 知行合一 , 这正是阳明心学对今天的最大价值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在生活中 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懂得复盘
-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相处是拿真心换真心。|第一次上门见婆婆却感受到的是轻松愉快,感觉很好相处
- 01经常听到身边的人 真正的爱,需要双向奔赴的付出,不偏不倚,平等和谐
- 真正聪明的人,是那些“抠门”的人
- 情感深耕 余生漫长,总有一个真正适合你的人,会来到你的身边
- 真正聪明的人,是“抠门”的人
- 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老实人是什么样的?不是所有表面上看得老实的人都是老实人 老实人嘴笨、不好意思和人交往,真正的老实人都是这样的
- 大多数人的问题都是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真正的“心灵净土”是你纯洁的心完好无损,自由快乐
- 一个人能够走得远 真正让一个人走得远的两个品质,看看你有吗
- 罗子君|真正聪明的人,是“抠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