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独特的湖北饮食习惯与习俗

湖北文化那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所建立起来的 , 优秀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湖北独特的饮食习惯与习俗 , 三面环山 , 中部处在“鱼米之乡”江汉平原 , 使得湖北不仅有山珍 , 也有海味 。同时保留我们最基本农业生产 。
楚人饮食之原料 , 为楚地所产 , 它的特色和水平 , 与楚地物产资源特色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 。楚人饮食文化最鲜明地体现了鱼米之乡的特色 , 其主要特点是:
稻为主食
京山屈家岭、江陵毛家山、澧县梦溪镇古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稻谷壳、稻谷表明 , 早在距今800到4600年前 , 荆楚大地就聚居着以种水稻为主的氏族部落 。他们除主食稻米和杂粮外 , 千百年间 , 随着生产的发展 , 人民生活的改善:食品制作也走向多样化、精细化 , 如米粉、米粑、糍粑、年糕、汤元、粽子等 。
嗜好鱼肉
考古发掘曾发现大量的动物遗骸和栩栩如生的鸡羊鱼等动物陶型 。这表明楚地先民在距今数千年前 , 就饲养猪狗鸡羊 , 捕捞鱼蚌 。平原河谷地区除禽畜外 , 以鱼类为重要营养品 。山区、平原、丘陵 , 都吃猪牛羊肉和野味 。至今 , 在荆楚大地婚丧喜庆节日宴席中 , 也是“无鱼不成席” 。荆楚鱼米乡 , 鱼的制作和吃法十分丰繁 , 令人眼花缭乱 。干鱼腊肉是楚地冬腊月的一道风景线 。
蔬食多样
楚地民众食用蔬菜瓜果 , 可概括为鲜、泡、腌、干四字 。泡菜历史悠久 , 常年常月可做 , 古往今来在荆楚大地十分普遍 。每到秋天 , 分类装菜 , 也有辣椒萝卜腌在一起的 , 装好菜 , 放些盐 , 压结实 , 而后放几个圆滚滚的石头菜石头 , 上加木盖 , 糊泥密封 , 吃时开缸 , 满屋溢香 。取出酸辣菜放在吊锅上煮 , 加上季节性的鲜菜如黄瓜、苋菜、扁豆、萝卜等 。
酱腐乳 , 吊锅煮咸菜合鲜菜 。无论是泡是腌 , 风味特殊 , 酸辣鲜脆 , 清香可口 , 开胃下饭 。晒干菜也是楚地一道风景 。萝卜、白菜、芥菜、荠菜、辣椒、茄子、豇豆、四季豆、土豆、扁豆、刀豆、椿苗、金针、竹笋、马齿苋、红苕秆和叶以及薇菜等等 , 均可晒干 。以备不时之需 。
汤品繁多
楚地人爱汤与这一地区的气象、水土、气候及其他条件有关 。人们爱煨汤:逢年过节要煨汤;生日喜庆要煨汤;贵客临门要煨汤;妇女“坐月子”要煨汤;病人病后补身子要煨汤 。煨汤品种繁多 , 有排骨汤、鸡汤、牛、羊肉汤 。最为珍贵的是甲鱼汤、八卦汤 。总之鱼、肉、菜、果、野味、山珍海味都是良好的煨汤原科 。
一般家庭最喜爱的是排骨煨藕汤 。汤的制作多种多样 , 有煮有熬 , 有煨有炖 。家庭煨汤多用“砂锅罐子” 。煨汤讲火候 , 猛火烧开 , 文火细煨 , 即人们常说的“大火煮粥 , 小火煨汤”汤汁油而不腻 , 汤料烂而不糊 。汤是开胃妙饮 , 能促进血液循环 。寒冬 , 以汤驱寒;炎夏 , 以汤开胃 , 可以补充身体需要的盐分、水分和营养 。
【饮食文化:独特的湖北饮食习惯与习俗】好酒多茶
楚地港河湖汊甚多 , 人们种田做渔业 , 适当饮酒 , 可以驱寒祛湿 , 自古相沿成习 。楚地粮产丰富 , 自古有饮烧酒之习 。至今仍喜饮用糯米酒 。这糯米酒各地叫法不一 , 有的叫“水老古”;有的叫“双料双”;有的叫“洑子酒”;有的叫“甜酒”或“米酒”等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