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
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心理咨询师、国家家庭教育指导师——郑启涓
(PS:本案例已征得当事人书面授权同意 , 其个人信息已作技术处理)
本文图片
续《抑郁症心理咨询:为什么 , 我不想我的抑郁症好起来?(一)》
小季是个乖巧的女孩 , 在老师打来电话告知自残之前 , 父母可是做梦都没想过 , 女儿会得抑郁症 。
曾经 , 在许多人眼中 , 小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 温和有礼、活泼外向、兴趣广泛、成绩优秀 。
从小到大都是品学兼优 , 获得老师们一致的好评 。 在踏入高三的那年 , 父母发现小季身体出现了一些毛病 , 无端呕吐、疲倦无力、失眠消瘦 , 去医院也查不出问题 , 父母考虑可能是高考的压力吧 , 估计高考完就会好起来 。 却没想到 , 刚踏入大学校园 , 就接到了老师这个电话 。
在父母心中 , 小季一直很让人省心 。 因为父母工作很忙 , 小季从小跟着奶奶长大 。 奶奶曾是个高级教师 , 对孩子比较严厉 , 把小季教育得很懂事 。
最明显的是 , 父母几乎从没看过小季发脾气 , 看到父母生气时 , 小季也会主动去安慰 。 所以 , 小季的朋友很多 , 她对朋友也很习惯去关心和付出 。
本文图片
当小季被诊断为抑郁症时 , 她的奶奶和父母都震惊了 , 随之对小季放下了各种标准和要求 , 小季终于能够光明正大地发呆 , 也不用躲起来抽搐着哭了 。 更不用在满怀痛苦的时候 , 笑面迎人 。
小季告诉我 , 她从高一起 , 就发现自己有情绪问题 。 内心深处有个黑洞 , 她感觉害怕、孤单、无助 。
自己从小被奶奶教育 , 不能哭 , 更不能发脾气 , 小季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情绪 , 也不敢告诉别人 , 也只懂得把这个情绪藏在内心深处 , 表面上还是那个活泼乐观的女孩 。
可是 , 那个黑洞并没有消失 , 她越来越累了 , 身体上也出现各种不适 。 人好像分裂成相反的两部分 , 一个是面对别人的自己 , 一个是独处的自己 。
终于有一天 , 小季用刀片划破了自己 , 身体上的痛 , 却让心灵获得了片刻的宁静 。
被确诊为抑郁症后 , 小季反而有解脱的感受 。 那个独处时消极无力的自己 , 终于能够解放出来 , 被家人和学校接纳 。
家人陪着她去治疗抑郁症时 , 她的内心却并不愿意 , 觉得抑郁症好像一个老朋友 , 带来了痛苦却不想离开它 。
本文图片
从前的小季 , 是一个被剥夺了痛苦权利的人 。 痛苦 , 无疑是一种很折磨人的感受 , 但“不允许痛苦”却是一件更糟糕的事 。
奶奶的教育 , 让小季形成对情绪的扭曲认知:痛苦不痛苦 , 是你的理智能决定和扭转的 。 因为痛苦是错的 , 所以你要修正过来 , 把痛苦改掉 。
小季从小就把难过埋藏在心底 , 她怕表现出现会遭到身边人的排斥 , 所以 , 她既不会表达 , 更不会求助 。 久而久之 , 负面情绪积压在心里 , 越来越浓烈 。
我们知道 , 每个人都渴望做自己 。 同时 , 社会上的一些集体观念 , 又干扰着我们去做自己 。
比如认为:积极正面是对的 , 不积极不正面是错的 。 内心缺乏力量的人 , 会以外界的评判为标准 , 同时又无法接受“我是错的”这个结论 , 于是 , 用“我患病”去置换“我有错” , 内心就能够安定下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我们的日子》翻版“凤凰男”?王明中追求白富美,理由却很奇葩!
- |心理咨询:莫名的疲惫,情绪低落,下班后只想摊着……
- |个人成长心理咨询:“不想结婚的我,成为了妈妈心病的症结”
- |情感心理咨询:“男友好笨,什么都要我明说才懂!是不是他还不够爱我?”
- |50岁,我想对年轻时的自己送出这7条建议
- |我的爱人“有毒”吗?如何识别边缘型人格障碍(BPD)?
- |《我们的日子》这3点智慧条条精辟?再美好的婚姻,也离不开这点
- |我们收到了10000张网友的AI画作,发现这么多秘密……
- |猪队友是有价值的:让我学会了向下包容
- |睡前聊天是我最爱他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