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解读:真正的智者,都不做大家眼里的“聪明人”( 二 )


现代人明白很多道理 , 却依旧过不好一生 。 因为明事理不等于能够运用事理 , 很多讲大道理口若悬河的人做事时依然犯糊涂就是这个原因 , 他没有把道理运用到实际行动里 。
所以阳明先生说:“未有知而不行者 。 知而不行 , 只是未知 。 ”只是知道了道理 , 却不照着做 , 那跟不知道是一样的 , 人学会道理就是为了运用 , 懂得运用的人才是生活的智者 。
清朝的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一桩趣事:一座寺庙建在河边 , 山门因为大雨倒塌了 , 门前的两座石狮子掉进了河中 。
十多年后 , 寺里的僧人要修山门 , 认为石狮子被河水冲到下游 , 派人到河的下游去找 , 但是一无所获 。
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解读:真正的智者,都不做大家眼里的“聪明人”
本文图片

编辑
搜图
这个时候 , 有个饱读诗书的人对他们说:“这石狮子又不是木片 , 掉下去也不会被冲走啊 , 肯定是沉在了河床的泥沙里面了 。 ”
僧人们都说对 , 于是到石狮子落下的地方仔细寻找 , 但还是没找到 。
一个老河兵听说了 , 大笑道:“都错了 , 石狮子落在水中确实不会被冲走 , 水冲在石头上形成的反激之力会在石头下方的泥沙处冲出一个坑 , 坑大了 , 石头就倒下来 , 然后继续被水冲激 , 在前面形成新的坑 , 又倒下 , 循环往复 , 石头不但不在下游也不在原地 , 而是倒向上游去了!”
最后 , 僧人们果然在上游找到了石狮子 。
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解读:真正的智者,都不做大家眼里的“聪明人”
本文图片

编辑
搜图
故事中的僧人和读书人虽然都懂得一些道理但是不能运用 , 所以聪明反被聪明误 , 老河兵既有物理知识也有生活经验 , 所以能够得出正确答案 。
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这样 , 很多人做出一些错事并不是因为他不懂道理 , 而是因为不能把这些知识运用起来 , 犯错以后才懂得自己并不是真的明事理 。
闯红灯的人不知道交通规则吗?并不是 , 只是他不愿遵守 。 其他事情也是同理 , 知道是一回事 , 做不做又是另一回事 。 但是智者不会因为贪小便宜而丢弃一些原则和道理 , 所以“聪明人”会失足 , 智者不会 。
03
“聪明人”爱欺骗 , 智者喜真诚
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解读:真正的智者,都不做大家眼里的“聪明人”
本文图片

编辑
搜图
欺骗别人 , 如果能占点小便宜 , “聪明人”会说:“傻子才不占 。 ”
而智者却不为所动 , 保持真诚 。 因为外界的事物变化不能动摇智者自己的本心和良知 。 如果违背内心去占便宜 , 得到了也会以另外的方式失去更多 。
王阳明先生说:“惟天下之至诚 , 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 ”在他看来 , “诚”字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身的根本 , 也是社会和谐美好的根本 。 诚信带来的好处 , 是造福全社会的 , 大同社会就是如此 。 因此 , 他主张:不自欺、不欺人、不欺世 。
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解读:真正的智者,都不做大家眼里的“聪明人”
本文图片

编辑
搜图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为欺骗而丧生的故事:
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 , 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 。
一个渔夫赶了过来 , 商人大声喊道:“我是一个富翁 , 你如果救我 , 就给你100两金子!”等到渔夫把他救上岸后 , 商人却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 。
渔夫怪他出尔反尔 , 欺骗好人 , 富翁却傲慢地说:“你一个打渔的 , 一辈子都挣不到这么多钱 , 还想要多少钱?”渔夫只好负气离开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