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老人七十不上坟”,到底为何去不得?家有老人的得劝着点
再有二十天不到就是清明节了 ,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清明节是怎么来的?
有人说 , 这还不简单:二十四节气之一 , 老祖宗根据一年四季气温的变化发明的呗 。
说得不错 , 可那只是“清明”这个节气的来历 , 而并非清明节的由来 。
文章图片
真正清明节的由来是:公元前656年 , 晋国重耳在骊姬之乱中惨遭迫害 , 随后被逼开启了近19年的流亡生涯 。
据传 , 在流亡的途中 , 有一次因食物的匮乏 , 重耳饿晕了过去 , 随臣介子推便自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给重耳煮汤 , 后来重耳知晓后 , 感激涕零 , 发誓东山再起后一定要报答介子推 。
可是 , 待得重耳继位 , 成为晋文公后 , 封赏对自己有恩的群臣时 , 却单单将介子推给忘了 。 然而 , 介子推却并没有计较 , 他不为功名 , 只身隐居在了绵山之中 。
当晋文公得知介子推隐居绵山后 , 追悔莫及 , 火烧绵山以寻找 , 最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了一棵老槐树下 , 并在旁边的石壁上留下遗言:
割肉奉上尽丹心 , 但愿主公长清明
晋文公看完介子推的遗言后声泪俱下 , 为了纪念介子推 , 晋文公便将这一天定为了寒食节 , 即忌口素食的意思 , 而这一天刚好又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 , 故寒食节便又叫做清明节 。
后来 , 经过2000多年的演变 , 清明节也渐渐由单一的“寒食”衍展成了集祭祖与踏青与一起的综合性节日 , 与端午、中秋、春节一道并称为中国的传统四大节日 。
说起清明 , 或许人们最多想到的应该是扫墓 , 清明前三日 , 后三日么 , 乃是每年祭祖的特定日 。
一般来说 , 只要没有特殊情况(生老病死......加班 , 出差等等) , 人们基本上都会在清明节这一天选择回家祭祖 , 甚至有的人还会千里迢迢从国外赶回来 , 目的就是祭奠一下已逝的亲人 。
然而 , 您知道吗 , 这坟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上的 , 比如:过了七十的老者 。
那么 , 为何“老人七十不上坟”呢?
且听我细细道来......
文章图片
老人七十为何不上坟?
目前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七十岁的老人阳气不足 , 上坟容易被勾H , 不吉利 。
果真是这样吗?
【俗语“老人七十不上坟”,到底为何去不得?家有老人的得劝着点】纯属胡说八道……世上哪有什么GH , 皆都是活人出于某种目的 , 杜撰出来的荒唐言论 。
我总结了一下 , 老人七十不上坟的原因 , 大致有四种:
一般来说 , 先人的墓地皆都会选择在深山老林中 , 古人讲究“死后清静” , 深山老林空谷幽兰 , 人迹罕至 , 自然是最佳选择 。
然而 , 清静倒是清静了 , 可问题来了:
深山老林中的道路崎岖不平 , 无形之中便增加了后辈扫墓的难度 。
年轻人倒无所谓 , 大不了就当登山锻炼身体呗 , 然而老年人呢 , 特别是上了一定年岁 , 腿脚不便的老人 , 可就麻烦了……
记得我一个朋友就跟我讲过一件事:说有一次清明节扫墓 , 他家长年在国外的大姑妈忽然回来了 , 并坚持一定要到爷爷奶奶的墓前去祭奠一番 , 说是十几年不去了 , 得尽尽孝道 。
可他爸却坚决不同意 , 理由是:大姑妈已经70了 , 又是老寒腿 , 深山老林里湿气大 , 不方便 。
想想也是 , 深山老林里 , 除了湿气重 , 道路还不好走 , 由于长期没人走 , 一路全是荆棘 , 割破衣服划伤手指都是小事 , 怕就怕跌跤 , 到处都是石头 , 块块都有深坑 , 非常危险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01年轻时我们渴望爱情 中年女人为什么会选择“单着”?
- 图片来自网络泰戈尔曾说过:“人最美的样子 人生路上,最美的样子是勇敢做自己
- |《心居》“万箭穿心”冯晓琴,她的反思,先从冯茜茜开始了
- 所以说 中年女人,在这些事上下“狠功夫”,效果往往喜人
- 结婚 “妈,你的治疗费用我和弟弟AA”“你月薪8000他4000,凭啥AA”
- 退休金 “你爸妈退休金7000,帮咱还4000房贷都舍不得,以后不养他们老”
- 情绪|“信”丨“后来我还是会时不时地想起你。”
- 令狐冲 令狐冲:从体制内的“小喽啰”到体制外“大腕”的蜕变史
- 分手|男人“断联”了,女生怎么做?
- 心理学|心理学告诉你,为什么和女人确定“关系”后,男人容易不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