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老人七十不上坟”,到底为何去不得?家有老人的得劝着点( 二 )
可他大姑妈却哪里听得进去 , 偏要跟着一起去 , 结果:
刚进山不久后 , 便就把脚崴了 , 最后是被众人轮换着背回来的 , 别提有多遭罪……
自那次之后 , 我朋友他爸便下了一条死规定:清明节扫墓 , 10岁以下的孩子 , 70岁以上的老人一律不得前往……
人啊 , 到了一定年岁 , 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会下降 , 尤其是骨头 , 变得特别脆 , 千万不能跌跟头 , 轻则骨裂 , 重则骨折 。
孝心要尽 , 但身体则更为宝贵 , 墓地的路基本都是山路 , 不好走 , 很容易跌跤 , 万一摔个三长两短的 , 得不偿失 。
因此 , 出于自身安全考虑 , 年岁大的老人最好不要去扫墓 , 有那份心就足够了 。
文章图片
对于古人来说 , 四十岁已算是大寿 , 五六十岁基本已是高寿 , 而能活到七十岁就已是“古来稀”了 。
什么是古来稀?
出自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一》:朝回日日典春衣 , 每日江头尽醉归 。 酒债寻常行处有 , 人生七十古来稀......
意思即:放眼古今中外 , 能活到这个年岁的人 , 可说是少之又少 , 基本上已算稀有品种了 。
说白了就是:古人认为一个人若是活到了七十岁 , 便已算是阳间的“长者” , 基本已是儿孙满堂了 , 而让阳间的“长者”再去祭扫阴间的祖先 , 多少有些“屈尊” , 特别是那些还不到70岁便已逝世的祖先 , 多少都有些膈应 。
其实所有的祭祖扫墓 , 实际上都是做给活人看的 , 正所谓:活者为最 , 于是乎 , 作为阳间的祖宗 , 古稀之年的“长者” , 扫墓上坟便就免了吧 , 交给小辈们去做 , 反而更好 。
文章图片
大家都知道 , 儒家思想早已根植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 , 而作为儒家学说创始人的孔子 , 就是炎黄子孙心中的圣人 , 神一样的存在 。
孔子 , 生在公元前551年 , 仙逝于公元前479年 , 也就是说 , 孔子总共活了70多岁......
因此 , 为了纪念孔子 , 古人便免去七十岁上坟的“义务” , 为啥?
孔子 , 孔圣人才活了70多岁 , 70多岁多多少少都带点“圣人”之气 , 说白了就是:活了70多岁的人 , 最起码得算是“半圣”或者“小圣” , 而“圣人”怎么能扫墓上坟呢?便就免了吧 。
人啊 , 越老越容易犯嘀咕 , 回忆往事 , 特别是已逝的亲人 。
我就亲眼看到过一个老人跪在已逝父母的墓前 , 哭了一个下午 , 谁劝都不好使 , 最后竟然生生地哭晕了过去 。
想想也是 , 本来心情很好 , 活得很滋润 , 看到墓碑上曾经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亲人名字后 , 想想自己又还有多年年的活头 , 顿时有了一种莫名的感伤 。
因此 , 为了杜绝乱想 , 人们便觉得:最好还是不要让年岁大的 , 情感又极其丰富的老人去扫墓 , 祭奠亲人 。
文章图片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01年轻时我们渴望爱情 中年女人为什么会选择“单着”?
- 图片来自网络泰戈尔曾说过:“人最美的样子 人生路上,最美的样子是勇敢做自己
- |《心居》“万箭穿心”冯晓琴,她的反思,先从冯茜茜开始了
- 所以说 中年女人,在这些事上下“狠功夫”,效果往往喜人
- 结婚 “妈,你的治疗费用我和弟弟AA”“你月薪8000他4000,凭啥AA”
- 退休金 “你爸妈退休金7000,帮咱还4000房贷都舍不得,以后不养他们老”
- 情绪|“信”丨“后来我还是会时不时地想起你。”
- 令狐冲 令狐冲:从体制内的“小喽啰”到体制外“大腕”的蜕变史
- 分手|男人“断联”了,女生怎么做?
- 心理学|心理学告诉你,为什么和女人确定“关系”后,男人容易不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