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 , 就是每当心头有个事 , 我们就要用良知去格正它 , 把它扳回到正道上来 , 最终达到时时刻刻让自己保持正念正行 , 心中时刻存着天理的境界 , 这便是“致知” 。
所以格物致知 , 就是正念穷理 , 要“穷尽”的不是外在的物理 , 而是我们心头关于事物的理 , 要祛除私欲 , 存乎天理 , 最终让自己的意念、心意与天理合一 。
【心学|“心外无物”真的是唯心主义吗,一篇文章讲透心学精髓】这也就是《大学》中所说的“明明德” 。 “明德”就是天理 , 明明德就是存天理 。 那我们又是如何识别天理的呢 , 你怎么去判断心头的意念到底是天理还是人欲?这就得依靠另一个强大的武器 , 那就是“良知” 。
03、什么是“良知”?
良知与“知行合一”中的那个知不同 , 知行合一中的知是指感知、觉知 , 这个知是后天可以改变可以去格正的 , 它的根源是由我们的感官对于事物的反应 。 而良知是与生俱来的 。
本文图片
《传习录》中对于良知的定义来自这样一段话:“知是心之本体 , 心自然会知 。 见父自然知孝 , 见兄自然知弟 , 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 此便是良知 , 不假外求 。 ”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良知理解为“知”中正向正念的部分 , 或者再上一层 , 是能够感知和导向正向正念的那部分 。 它是天生就有的 , 小孩子天生就知道对父母笑 , 长大了不用教也会知道怎么对待父母才称得上“孝顺” 。
这种事情用不着去上什么培训班 , 也不用社区大妈去循循善诱 , 不孝顺不是他不知道如何孝敬父母 , 而是在他心里觉得父母是个累赘、是个自己的负担 , 是他自私自利 , 把自己的安逸看得比孝养父母更加重要罢了 。
他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对 , 会被人耻笑 , 但是在他的价值体系里 , 孝敬父母的成本比起世人的谴责和不屑更加高罢了 。
做一件事是对是错 , 不用老师从教科书上告诉你 , 也不用法官告诉你什么才是是非对错 。 你第一时间就“直觉上”就知道对还是错 , 只是看你的意念是不是正向的 , 是自私自利的还是符合天理的 。
与天理人伦相契合 , 用天理指导自己的行动 , 那就是真正的诚意正心 , 就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山东|山东“大白”早中晚坐三轮车的三种状态,网友:又可爱又心疼
- |退休后,不愿意跟“同事工友”往来的人,往往是这几类人
- |《心居》的最大争议:冯晓琴是“捞女”吗?
- |有一种爱,叫“你在干嘛?”
- 婚姻 曾花50万“买精生子”,单身女CEO花16万再拼二胎,人生彪悍!
- |到了中年,学会了“马太效应”的女人,都很聪明
- 婚礼|“黑婚纱新娘”婚后眼里无光?其正面回应,网友:又不是奥特曼
- 结婚|“他月薪5千”,收入上万却被妻子说低,岳母:你弟结婚不找你了
- 儿媳|“128万首付,我家出了一半”婆婆立规矩,儿媳回复堪称教科书
- |数据显示近五成未婚女性拒做“全职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