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童年时期缺失父亲关注的孩子,这几个问题将会伴随一生

电视剧《都挺好》中的女主角苏明玉与家庭割裂多年 , 因为母亲的去世 , 再一次与父亲建立了联系 。 明玉自小由于家中重男轻女的氛围、父亲懦弱畏缩的性格 , 饱受兄长的欺凌 。
成年之后虽然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 , 但在与家人的关系方面却始终难以释怀 , 直到父亲垂垂老矣 , 患上了老年痴呆 , 但即使在意识已经不清醒的情况下 , 依旧心心念念的是明玉幼时曾经一心渴望却没有得到的习题集 。
|心理学:童年时期缺失父亲关注的孩子,这几个问题将会伴随一生
本文图片

到此 , 明玉才真正放下缺失的父爱曾经带给她的伤害 。
如果你善于观察我们身边的人 , 其实不仅仅是剧中的苏明玉 , 还有很多人 , 他们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 但是却常常不开心、不快乐 , 彷佛被什么束缚住了手脚 , 做事谨小慎微 。
这样的表现往往与其原生家庭中与父亲的相处方式息息相关 , 或者说 , 他们的命运是没有被父亲祝福过的 , 而这样的影响往往会伴随一生 。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 , 毫无疑问 , 是崇高且美好的 。
|心理学:童年时期缺失父亲关注的孩子,这几个问题将会伴随一生
本文图片

但不同的相处模式与家庭氛围 , 对孩子的人格养成和品质塑造起到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 , 在生活中父亲如果扮演了一个好的角色 , 言传身教 , 会对孩子起到极为重要的正向影响 。
但初为人父 ,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 如果有以下的三个特征 , 则可能意味着一个人的命运没能得到父亲的祝福——
【|心理学:童年时期缺失父亲关注的孩子,这几个问题将会伴随一生】一、 自我压抑的心理习惯
经常性的自我压抑会逐渐成为一种心理习惯 , 从而演变成自我压抑的性格 。
这种自我压抑的因素通常来源于在原生家庭中的所感受到的无助感 , 而父亲则是孩子幼年时期安全感的主要来源 。
根据研究显示 , 在童年时期 , 父亲的角色缺位会导致男孩害羞怯懦、缺少主见和男性魄力 , 易偏向女性化 。 而女孩在童年时期缺乏父爱 , 则会使其在人际交往时焦虑、内向 , 不善于表达自己 。
|心理学:童年时期缺失父亲关注的孩子,这几个问题将会伴随一生
本文图片

同时这种自我压抑的心理习惯也来源于爱 。
这里所说的爱 , 不是真正的爱 , 而是被父亲一再强调的爱 。 换言之 , 如果父亲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一再强调他工作有多么的辛苦、为孩子忍受了多少委屈、付出了多少 , 并一再要求孩子要出人头地、要知恩图报 , 孩子在承受这样的爱的同时 , 也在不断地向自我施压 , 害怕失去来自于父亲的爱 , 从而导致自我压抑 。
同时 , 让孩子产生类似于内疚、恐惧这样的想法也会导致自我压抑性格的形成 。
如果一位父亲在家中常常是脾气暴躁、对孩子大吼大叫的形象 , 或是父亲频频与母亲发生争吵 , 在我们的文化当中常常会使孩子将此类事件归因于自己 , 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够好 , 不配得到父母的爱 , 从而产生内疚感 。
|心理学:童年时期缺失父亲关注的孩子,这几个问题将会伴随一生
本文图片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下长大的孩子 , 会缺乏自信、没有主见 , 对家庭缺乏安全感 , 从而导致其不愿与人交流 , 变得孤僻 。
二、 注意力过度集中于他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 孩子的成长过程会经历从“无律”到“他律”阶段的转变 。 在“无律”阶段 , 孩子只有自己内心的想法和需要 , 而进入“他律”阶段之后 , 孩子则开始转向关注他人的意见和评价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