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科 “小儿外科之父”张金哲:为治疗传染病,拿出生三天的女儿开刀( 二 )


幸运的是 , 女儿的手术成功了 ,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例治疗坏疽成功的案例!
这种治疗方法迅速传遍全国 , 坏疽症的死亡率由原来的100%降低到5% 。
小儿外科 “小儿外科之父”张金哲:为治疗传染病,拿出生三天的女儿开刀
文章图片
那是中国小儿外科最黑暗的时候 , 张金哲却拿自己的女儿开刀 , 为小儿外科的发展迎来了希望的曙光 。
黑暗过后是黎明 , 张金哲这一刀 , 切开了黎明的序幕 , 
小儿外科 “小儿外科之父”张金哲:为治疗传染病,拿出生三天的女儿开刀
文章图片
新中国成立了 , 小儿外科终于迎来了它的正式问世 。
1950年 , 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 , 建立小儿外科是本次会议的重要任务 。年仅30岁的张金哲 , 自告奋勇接下这个重担 。
小儿外科的牌子挂上了 , 病床也申请过来五张 。
但是病人呢?
小儿外科 “小儿外科之父”张金哲:为治疗传染病,拿出生三天的女儿开刀
文章图片
张金哲每天把科室打扫得干净整洁 , 坐在办公桌上认真研究吸收小儿外科的相关知识 。
只是 , 他的眼睛却忍不住盯向门口 , 这一盯就是三、四个月 , 却没有盯来一个病人 。
就在张金哲医生焦虑难安的时候 , 发生了一件事 , 让濒临倒闭的科室 , 和被拯救婴儿的生命一起 , 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
那天 , 产科病房的护士长抱着一个“双头婴儿”焦急地找到了张金哲:“张医生 , 快来救救这个孩子 。”
原来 , 这个孩子出生后没有喘气 , 家长看到孩子两个脑袋 , 以为孩子因畸形致死 , 便把孩子丢进了污物桶 。
结果没过多久 , 污物桶里传来了一阵哭声 , 护士长赶忙抱出孩子 , 送到了张金哲这里 。
张金哲仔细给孩子做检查 , 发现孩子不是真的两个脑袋 , 而是患了一种“脑膜膨出”的病 。
“这个是小问题 , 动一下刀就可以解决了!”张金哲很快给孩子动了手术 , 外科病房有了第一个小病人 。一周后 , 孩子恢复良好 , 活力满满 。
小儿外科 “小儿外科之父”张金哲:为治疗传染病,拿出生三天的女儿开刀
文章图片
张金哲的名字伴随着“双头婴儿”蓬勃的生命力 , 传遍了北京城 , 小儿外科声名大振 。
人们终于对“开刀能救命”不再恐惧 , 小儿外科诊室终于被人们所接受 , 张金哲松了一口气 , 他的理想终于在共和国的土壤里 , 开始生根发芽了 。
自此 , 张金哲医生正式踏上小儿外科这条路 , 并无怨无悔走了一生 。纵然困难重重 , 道阻且长 。
小儿外科 “小儿外科之父”张金哲:为治疗传染病,拿出生三天的女儿开刀
文章图片
1955年 , 北京儿童医院建成 , 受著名儿科专家诸福棠教授之邀 , 张金哲被调到儿童医院任外科主任 。他终于可以放开手脚 , 大干一场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