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眼的沉默——张惠雯笔下女性的家庭角色断裂与情感置换( 三 )


很显然 , 尤其以东方社会秩序来看 , 男权社会驯化女性的一个核心就是婚姻家庭中的训诫 , 而在女性被迫退让到家庭中失去自己的社会地位之后 , 她们的社会角色被绑架 , 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假设为隐蔽的奴性身份 。 一方面 , 父权制社会中 , 男性不需要对女性的付出表达感谢 , 所有在家庭中的付出都显得理所应当;而另一方面 , 女性却需要对男性带回来的钱财表示感谢 , 作为谋生者所存在的男性看起来具备了比女性更高的社会价值 , 女性的价值自然被忽略了 。
当两性关系被放置到家庭生活中时 , 还往往会出现一个婆婆的角色 , 事实上 , 这一角色代表着女性在父权制统治秩序中的纵向核心 , 在传统观念下 , “多年媳妇熬成婆” , 这一句就可以看出女性在传统思想下的绝对附庸 。 即便“婆婆”的身份使得女性在老年时期具有了崇高的权力 , 但这一权力仍然是附庸于男性 , 同时也是指向了“儿子” , 来作为“帮凶”压榨儿媳 。
在中国传统婚姻的缔结中 , 亲子关系里的人们重视人伦 , 因此 , 女性对儿子的情感投射也就伴随了对于儿媳的打压和排挤 , 她们要求儿媳的绝对服从 , 同时也作为性别统治者的“帮凶” , 强行把女性拉扯回到家庭生活之中 , 通过这种单向度的性别统治和年龄优势 , 来试图满足自己的情感以及权力需要 。
|风暴眼的沉默——张惠雯笔下女性的家庭角色断裂与情感置换
本文图片

因此 , 被压榨的悲剧女性为了逃离这种囚笼的境况 , 一部分选择了自我向内的坍塌 , 一部分则选择了向外的断裂 。 从小说《沉默的母亲》来看 , 小说中的沃克太太就是典型的自我坍塌者 , 当她意识到自己“生活的真相”之后 , 在表面上 , 她仍然维持着得体和贤惠 , 照常做家务 , 但同时 , 当着丈夫的面她食不下咽 。 但当丈夫走后 , “她像只老鼠一样把去超市采购时顺便买来的各种廉价零食藏在车库里的那些空箱子里 , 然后在孩子们睡着 , 或是看电视 , 或是在楼上玩儿的任何时机里拿出来 , 像个得了吞咽强迫症的人一样贪婪地往嘴里塞着薯片、士力架、彩色软糖、奶油曲奇饼……”
而在之后女儿的叙述中 , 母亲在躁郁症的心理疾病中走向了自我毁灭 。 她是一个沉默的少言寡语的顺从者 , 她的可怜之处不仅在于她受到了所谓“贤良淑德”思想的荼毒 , 更在于她的无力抗争 。 事实上 , 她的抗争都只能从自我的毁灭中展示悲剧 。 我们可以想见 , 如果这场梦没有醒 , 沃克太太将永远是沃克先生沉默的、顺从的妻子 , 但不幸的是 , 父亲的生病以及沃克先生的冷漠将她飞快地从梦中醒了过来 , 她的不幸之处也在于此 , 她被操控了一生 , 但残酷逼仄的社会现实也令她无法真正选择觉醒 , 她能够用以反抗的也只有生命 , 这正是她对于男权社会最为激烈却也最为惨淡的反抗 。
当然 , 更值得一提的是 , 父亲生病的这一情节构建大约也是经过了作者的思考 , 女性从父权文化中逃离 , 则被迫卷入夫权之中 , 而她的觉醒 , 也实际上是父权与夫权倾轧下的自我折磨 。
而在小说《玫瑰玫瑰》[3] 中 , 作者则书写了另一种向外的找寻与断裂 。 岛屿上的女主人盛情邀请“我”去她家中做客 , 但当“我”抵达这座岛屿 , 又接触了她的生活之后 , “我”才了解到看似广袤空间下的逼仄与痛苦 。
无性婚姻所造成的是一个女人在压抑欲望之下的崩塌与恐惧 , 如果说《二人世界》《沉默的母亲》等所讲述的都是女性在亲子关系中所遭遇的情感勒索 , 那么 , 《玫瑰玫瑰》[3] 则展示了配偶关系中的情绪匮乏 。 小说所借用的是无性婚姻中的复杂况味 , 有效书写了女性在这种压抑与自闭下的自我否认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