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社交新宠”影视化,“剧本杀电影”走红

《密室逃生2》上映 , 高能密室升级重启
由亚当·罗比特尔执导 , 泰勒·拉塞尔、洛根·米勒等主演的《密室逃生2》正式上映 。
【|年轻人的“社交新宠”影视化,“剧本杀电影”走红】|年轻人的“社交新宠”影视化,“剧本杀电影”走红
本文图片

延续前作 , 影片以玩家解谜为主线 , 多组不同的密室环环相扣:无处可逃的激光射线、流沙关卡、万伏电压的地铁车厢、突降酸雨的城市街道……昔日的冠军玩家面临危机重重的极限挑战 , 超强的视听感官效果 , 为观众带来更紧张、更刺激、更惊悚的观影感受 。
作为已经火了多年的线下娱乐方式 , 密室逃脱衍生出的电影有不少 。 其中 , 《密室逃生》系列备受关注 。 2019年前作在国内上映后 , 不仅赢得了2.32亿元的票房成绩 , 沉浸式的体验与烧脑的剧情更是得到了观众的如潮好评 。 而此次《密室逃生2》不仅在谜题设计上更加高能 , 还有许多密室的设计巧思也受到赞赏 。 熙熙攘攘的地铁站、阳光明媚的度假沙滩、车水马龙的街道等 , 如同现实生活般的密室环境设计 , 令观众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危机感与紧迫感 。 不少网友评价“爽得纯粹”“创意感与紧张感并存”“更刺激 , 看得手心出汗”……
“剧本杀电影”受关注 沉浸式互动式合口味
作为时下火爆的线下娱乐方式 , 剧本杀、密室逃脱与影视联动日益密切 。 不过 , 与密室逃脱类影片相比 , “剧本杀电影”则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新概念 。
去年 , 国产电影《扬名立万》大火 。 影片的故事设置与剧本杀的玩法很像: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 , 一群不得志的电影人聚集在一座别墅里 , 欲将一件大案翻拍成电影 , 他们一边探讨剧本 , 一边复盘推理这宗案件的真相 。
影片上映后 , 不少观众在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当中过足了推理瘾 , 沉浸式、互动式的体验非常适合年轻观众的口味 , 强口碑也使得这部影片的票房不断走高 , 最终获得9.26亿元 , 成为市场的“黑马” 。
|年轻人的“社交新宠”影视化,“剧本杀电影”走红
本文图片

《扬名立万》走红之后 , “剧本杀电影”这个新兴概念让相关影片加速“破圈” , 之前上映的《不速来客》《利刃出鞘》《风声》《看不见的客人》《东方快车谋杀案》等影片也被归类为“剧本杀电影” 。
“剧本杀”是一种最早出现于欧美的推理游戏 , 是一种类似于法庭听证会的存在 。 如今 , 这种游戏融入了更多的扮演元素 , 玩家不仅可以成为负责侦破案件的侦探 , 也可以成为案件当事人甚至凶手 。
2016年 , 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第一季在芒果TV首播 , 并以一年一季的速度更新 , 点击火爆 。 节目的“出圈” , 加速了低门槛、强社交、重体验的剧本杀游戏起步与走红 。
影视与剧本杀“双向输血” 融合之路道阻且长
线下市场的火爆 , 让天然有着某种相似因素的剧本杀与影视界有了更多互动 。 “联姻”的例子日益增多 , 实现“双向输血” 。
目前 , 《庆余年》《唐人街探案3》《刺杀小说家》《世间有她》等影视作品推出了同名剧本杀 , 而爆款剧本杀《年轮》也已经宣布进行影视化改编 , 有望实现对影视行业的反哺 。 除了IP的授权、改编 , 两者在营销方面的玩法也越来越多 。 例如 , 在电影《刺杀小说家》上映前 , 同名剧本杀先行上市 , 并推出“玩剧本杀送电影票”的营销活动 , 尝试借剧本杀的人气助推电影营销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