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与人关系再好,也别忽视这几条潜规则

01
老一辈的人说:“朋友多了路好走 。 ”
新时代的人说:“不必把所有的人 , 都请进你的生命里 。 ”
在穷苦的年代 , 做任何一件稍微大一点的事情 , 都需要亲戚朋友帮忙 , 否则就做不成 。 比方说 , 办喜宴 , 需要向人借钱 , 否则酒水都买不起 。
现在 , 我们衣食无忧 , 更加注重的是生活质量 。 交友 , 也是如此 , 大概符合“水涨船高”的逻辑吧 。
林肯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 , 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朋友 , 便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 。 ”
一辈子会遇到很多人 , 但是能与你要好的人 , 并不多 。 你的交友观 , 决定了朋友的数量和质量 。 如果你被朋友坑了 , 怨不得别人 , 而是你自己看错了人 。
鉴于提升交友质量的需求 , 建议你:在朋友圈里 , 与人关系再好 , 也别忽视以下四条潜规则 。
朋友圈里,与人关系再好,也别忽视这几条潜规则
文章图片
02
春秋时 , 孔子带着弟子去卫国 。 在路过蒲地 , 被人挟持 。 蒲地的人都反对孔子去卫国 , 并且 , 他们和卫国势不两立了 。
孔子费尽周折 , 到了卫国之后 , 卫灵公到城外迎接 。
一番寒暄之后 , 孔子建议 , 攻打蒲地 。 主要原因是 , 蒲地本属于卫国管辖 , 现在又背叛了卫国 。
卫灵公点点头 , 但是没有任何行动 。 孔子带着遗憾 , 离开了卫国 。
显然 。 孔子要做的事情 , 卫灵公不太想做;卫灵公的真实想法 , 也没有和孔子沟通 。
“道不同 , 不相为谋” , 如果你和朋友交往时 , 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 那就离开为好 。 毕竟 ,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三观 。 你要往北走 , 就不能跟着一个往南走的人;你拉着对方的手 , 反而会彼此厌恶 。
根据思想、金钱、地位、精神等来划分 , 人是有等级的 。 你要往高处走 , 就不要一直在低层次的圈子里;你是真君子 , 就不要和伪君子在一起;想要赚钱 , 就别和“假有钱人”混日子 。
03
如果有朋友拉自己一把 , 生活就好多了 , 事业就顺了 。 这是很常见的情感 。
可是 , 没有人可以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 也没有人可以扶起一堆烂泥巴 。
明朝作家凌濛初写过一个叫周国能的男人 , 生于宋朝 。 他本是下棋高手 , 外出游学 , 在辽国遇到一位叫妙观的女棋手 , 便有了“娶亲”的念头 。
为了促成婚姻 , 周国能和辽国的罕察王、虞侯等切磋棋艺 , 成为了朋友 , 并借助王室的“牵线搭桥” , 如愿娶到了妙观 , 自己也被封为辽国的棋学博士 。
一个男人 , 走到异国他乡 , 能够和王室的人称兄道弟 , 你一定很羡慕 。 但是你不要忽视一点——自己有本事 , 灼灼发光 。
人生如夜里走路 , 你若带着灯笼 , 自然有人会跟随;你若两眼一抹黑 , 就只能跌跌撞撞 。
任何时代 , 火上浇油、锦上添花的事情 , 大家都喜欢做 。 你自己是一团火 , 是一面锦旗 , 就不担心身边没有朋友 。
朋友圈里 , 你种下梧桐树 , 自有凤凰来 。 你若坐等凤凰 , 注定会失望 。
朋友圈里,与人关系再好,也别忽视这几条潜规则
文章图片
04
有这样几句歌词:“让我们永远是朋友 , 结交新朋友 , 不忘老朋友 。 ”
不管在任何时候 , 都能做到“常联系、多帮助” 。 这是理想 , 而不是现实 。
比方说 , 一个在东莞打工的人 , 赚了钱之后 , 回到湖南老家发展养殖业 。 过了很多年 , 再去东莞 , 估计老朋友都看不到了 , 大家都各奔东西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