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傲,败亡之道 。多言,贻害无穷 。
咸丰八年,曾国藩给国荃的信中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两端:曰长傲,曰多言 。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 。历观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 。
曾国藩在这里指出了普通人的两大凶德和弱点:傲慢和话多 。
某种程度上说,年轻的曾国藩犯过傲慢和多言的错误,但他都能在事后认真反省、改正,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人格 。
所以曾国藩说的“凶德致败者”,是他从人生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宝贵训诫 。
文章图片
01
傲,败亡之道 。
人一旦有了傲的心,必然会在各个方面放松警惕,祸乱、失败也必然接踵而至 。
傲是自取灭亡之道,所以古人说骄公必败 。
在西方,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
一个高傲的人,必然不能容忍别人,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 。
王阳明说,“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弟 。”
一个自傲,傲慢的人是不会有什么人际关系、人脉的,不仅如此,他们可能连最起码的父母、夫妻、兄弟之间的关系都处理不好 。
文章图片
02
多言,贻害无穷 。
曾国藩的“戒多言”源于一件小事,当时他刚进入翰林院不久,正春风得意,一次在给父亲过生日时,对前来祝寿的好友郑小珊夸夸其谈,有些得意忘形,结果引起郑小珊反感,拂袖而去 。
事后曾国藩后悔万分,他在日记里反思自己有三大错 。
一是平常就自以为是;
二是嘴上说话没把门的,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三是明明说话得罪了人,还跟人强辩,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
总结这三点,曾国藩说自己作为一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连《礼记》里说的“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的道理都参不透,连语言这一关都过不了,还能成什么大事呢?
曾国藩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不仅经常批评自己“每日言语之失,真是鬼蜮情状!”
也经常反问自己“言多谐谑,又不出自心中之诚”,这种言语习惯、个性缺点,“何时能拔此根株?”
他不仅对自己有这个“戒多言”的要求,还把它当成家训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内容,尤其是对他的两个儿子和几个弟弟反复灌输、强调这一点 。
曾国藩认为,如果想用言语超过压制别人,即使胜了,别人也不会服气,为人处世上,还是应当谦逊一些为好 。争吵往往没有是非可言,结果常常会意气用事 。
一个人牢骚太多,结局必然抑塞,无故而怨天,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人必不服 。
抑郁不平之气,往往伤人害己 。
“戒多言”的本质是在面临人和事的时候,要做到自我控制,避免祸从口出、乱从口出,在本质上,这是一种临事不纠缠、少争论的行动智慧 。
文章图片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喜剧之王 好莱坞“喜剧之王”扛鼎之作,教你看清生命真相,走出人生幻象
- 唯晨|认知:语气决定运气,心境决定人生
- 人生匆匆 半生已过,告诉自己,生活不易,不必攀比
- 今年的春天 人生中的问题其根源,都在于自己
- |季羡林:早日离开红尘俗世,摆脱毫无价值的人生,才是最好的选择
- 爱情|人生至亲至爱,总是会有分离,而回忆永远是美好的
- 人生的路 人生的真谛,就是断舍离,舍弃掉一些原来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 60岁的人生,仍在“苦”中自愈(写完流泪了)
- 高峰|人生的真谛,其实就是断舍离,感情也是如此
- 当你感觉自己有很多包袱的时候 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