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西安交大校园内有一座绿树掩映、曲径通幽的小山坡 , 其名极为香艳 , 名为胭脂坡 。 芳草萋萋的小山坡 , 是象牙塔中的明珠 , 可在此谈笑小憩 , 登高读书 。 四季轮回、寒来暑往 , 小山坡仿佛总在静悄悄地聆听着路人的足音 。 如果考证一下 , 1956年西安交通大学从上海迁来此地时 , 原校址所在 , 四望皆为广阔的农田 , 农家少见胭脂水粉之属 , 这“胭脂坡”肯定不会是出自农民之口的地名 。 翻阅文献 , 发现史料记载:这一坡地古称“胭脂坡” 。 隋唐时代 , 长安城内曾有六条坡 , 象乾卦之六爻 , 而常乐坊处第四条高坡之上 , 居九四之位 。 相传 , 宋代这里有一沙铺的官道 , 故又名“沙坡” 。 作为兴庆池南的一个土岗 , 胭脂坡为古来有之的地名 。
文章图片
那么问题就来了 , 为什么偏偏要命名为胭脂坡呢?
说起胭脂 , 我便即刻让人想起《红楼梦》里平儿理妆的时候 , 用细簪子在白玉盒里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 , 用些许水洇开 , 那红再打到颊腮上 , 果然是鲜艳异常 , 甜香满颊 。 宝玉呆呆地看着她 , 想世间也还有她这样一个人儿 , 一时间动了怜爱之意 , 竟也半悲半喜地滴下清泪来 。 宝玉那半明半暗的一些意思 , 时常便带着胭脂的色味 。 可以叫做它"胭脂意" 。
上好的胭脂 , 是取半开的红蓝花 , 于石钵中反复研槌 , 用水淘去泥土渣滓还有黄汁 , 剩下纯的红色 。 这过程即叫做淘澄 。 一般的胭脂可能到此就为止了 , 可是大观园里的姑娘们用的 , 会品质好一些 , 中间会多出几道工序来 , 那就是配了花露后再上锅蒸 。 淘澄飞跌 , 本是调制画画颜料的手续 。 即是将原料研碎 , 用水洗去泥土 , 叫"淘" , 用乳钵研细 , 兑胶后澄清 , 叫"澄" , 澄清后淡色上浮 , 把它吹去 , 叫"飞" , 飞后 , 留下中色和重色 , 再把碗盏摇荡 , 留下重色 , 叫"跌" 。 纯手工去做 , 一道一道的工序 , 姑娘们坐在树阴下 , 公子旁观 , 那色到后来纯得极细 , 极艳 , 公子也忍不住与她们一起动起手来 , 飞沫沫时不时便溅到了脸上去 。 这时光 , 宝玉是极爱的 , 静好甜悦 , 无功利 , 无杀伐 , 安稳度岁月 , 有色有香 。 我每读到这里心会极静 , 也不是每个男人都要打发到长安觅封侯去 。 红尘人世中的女子总把眼前的这一盒胭脂水粉 , 看得如此肯定 , 如此华丽深邃 。 “红尘”之红 , 即是女人唇上颊上的胭脂色 。
文章图片
这胭脂原来是女子之物 , 无论是千年前 , 还是千年后 , 女人的闺中都少不了一盒胭脂 。 翻查史料 , 燕脂坡是汉代长安妓坊 , 后亦泛指妓女聚居之处 。 宋苏轼《百步洪》诗之二:“不学长安閭里侠 , 貂裘夜走燕脂坡 。 程善之《古意》诗亦云:“燕支坡上夜灯出 , 不知买醉谁家楼 。 ”胭脂坡意即“红尘” , 借指妓坊 , 故用此艳名 。 这个小山坡竟是脂粉香浓、千古流芳 , 正是大唐时代的常乐坊所在地 。 唐常乐坊位于唐长安城东门(春明门)之内、兴庆宫之南 , 今天西安交通大学校园正好在其旧址上 。
文章图片
据元代骆天骧的《类编长安志》卷八记载:“兴庆池南胭脂坡大道东有虾蟆陵 。 ”将胭脂坡这一地点的大方位限定在兴庆宫南面 , 蛤蟆陵的西面 。 《长安志》中的记载就更清晰了 , 其中卷九的记述是:“(常乐)坊内街之东有大冢 , 亦呼为虾蟆陵 。 ”吕大防的《唐长安城图碑刻》中称 , 虾蟆陵在胭脂坡 。 唐代诗人皎然有一首《长安少年行》 , 诗曰:“翠楼春酒虾蟆陵 , 长安少年皆共矜 。 ”从中可知 , 虾蟆陵这个地方要么出产歌伎 , 要么出没歌伎 , 总也少不了这等群体 。 “虾蟆陵”也称“下马陵” , 在西安市和平门里的“下马陵” , 是明代以后才有的 , 唐代的“下马陵”在常乐坊 。 据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七言诗《琵琶行》中“自言本是京城女 , 家在虾蟆陵下住”句分析 , 此地正是琵琶女旧地 , 而交大的“东亭”是目前陕西唯一一处白居易故居纪念点 , 就在胭脂坡旁边 , 可见诗人与琵琶女曾为近邻 , 均住常乐坊 , 相距不远 。 所以 , 当有一天 , 在江湖之远 , 当白居易和琵琶女在他乡相遇 , 便不由得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 , 相逢何必曾相识” , 感怀落泪 , 以至浸湿了青衫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作者:黎荔让胜利的胜利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一切都在生长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姐姐 岁月河岸的姐姐
- 作者:黎荔鲁迅在他的小说《风波》中 在门口吃饭的夏天
- 恍如隔世是什么感觉
- 作者:黎荔抖音上有一种另类网红 无处安放的时代情绪
- 作者:黎荔1967年 霍克尼的涟漪
- 作者:黎荔身处内陆的炎夏 海滩之上,大海的礼物
- 作者:黎荔对我们许多人来说 篱笆那边就是童年
- 作者:黎荔小时候 落在遥远往昔的一场雨
- 作者:黎荔以流逝的状态进入知觉不可回复的形式引起惊悸刻下了伤痕密不透风的浆稠质地在穿越的...|时间在其中一滴不漏
- 作者:黎荔《谁偷走了我们的时间》突然掉入睡眠的深渊被抛出这个世界之外生命的一部分完全不受...|谁偷走了我们的时间(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