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名上,家在心里,不可无家

你总得有一点信心 , 才能愿意对自己和别人以及这个时代付出 , 肯努力 , 肯忍耐 , 也肯守住基本的理性和文明 , 否则只会煮鹤焚琴 , 自相残杀 , 同归于尽 。
这是作家马家辉在《大叔》中的一句话 , 读完后深受触动 。 忽而想到这不就是苦难生活的写照吗?
在生活中 ,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苦和难 , 不是工作的压力 , 就是来自于生存的压力 , 苦成了生活的底色 。
家在名上,家在心里,不可无家
文章图片
如何在尘世中获得力量?如何在苦难的生活中获取能量 , 马家辉在《大叔》中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 那就是:学会取舍 , 减法生活 , 因为生活总得有一点信心 。
每一种生活 , 存在都是合理的
听过这样一句话:家家都有难念的经 。
马家辉的家庭也是如此 , 在他还是儿童的时候 , 有一次一家五口出去吃饭 , 但路上父母因为琐事吵了起来 , 随着“啪”一声 , 父亲打了母亲一耳光 , 母亲“哇”的哭出来 。
之后母亲抱着妹妹离开了家 , 虽然只有三四天 , 却给马家辉留下了“家之毁散”的痛楚 , 父亲问他愿意跟着谁过?
他明明想跟母亲一起生活 , 又怕父亲难过 , 支支吾吾半点也没有回答 。 而他永远都无法忘记父亲当时眼里的哀伤 , 那种眼神既无奈又灰暗 。
幸运的是过了几天后 , 母亲又回来了 , 一家人恢复了往日正常的生活 。
此后马家辉的父亲对妻子更加顺从和宽容 , 即便再生气也没有再动过手 , 努力工作赚了钱就全部交给妻子 。
家在名上,家在心里,不可无家
文章图片
原本马家辉的父亲性格是很刚烈的 , 但为了妻子和孩子 , 为了家庭的和谐 , 一点点改变了自己 , 才有了后来幸福和安稳的生活 。
没有不吵架的夫妻 , 也没有完全如意的生活 。 或者说生活原本就是苦乐相间 , 吃得了生活的苦 , 才能享得住生活的福 。
看着父母的感情从争吵到和平相处 , 再到恩爱宽容 , 也让马家辉意识到家是梦想 , 也是现实 , 有地位或无地位 , 有财富或无财富 , 都一样 , 家在名上 , 家在心里 , 不可无家 。
但生活总要有一点信心 , 去笃定每一种存在 , 都是合理的 。 争吵也是 , 接受现实的生活 , 就是命好的开始 。
减法生活 , 才是命好的开始
很喜欢《大叔》中的一段话:
用减法去过日子 , 意味割舍生命里的不必要的执着与贪恋 , 别给自己制造太多包袱 , 要轻轻松松过日子 。
减法也可以说是断舍离 , 断掉生活中不必要的社交 , 不必要的关系 , 不必要的感情 , 只与在乎的人 , 在乎的事去轻松过日子 。
正如那句话:无欲则刚 , 朝着真正有意义的目标踏步前行 。
家在名上,家在心里,不可无家
文章图片
听起来有点文艺 , 也有点文化属性 , 但“减”这个字 , 妥妥是命好的开始 。
减从字面上来看 , 就是扔掉被迫的、强制的 。 比如说可有可无的关系 , 可联系可不联系的人 , 可做可不做的事 , 这些都会变成消耗我们精力和体力的事情 。
断掉这些身外之物 , 反而更轻松 。 这时候你不必等做了一些耗费精力的事 , 而后悔 , 也不必为浪费掉的时间而懊恼 。
减法生活重点并不在于 , 一定要做哪些人 , 要跟哪些人产生连接 。 而是要先主动剔除哪些事可以不做 , 哪些人可以不见 。
将不得不做的事 , 转换一下视角 , 变成主动放弃去做 , 用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