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 16岁女孩总在深夜自言自语,原来身体里还住在另一个“她”

16岁的小丹是一名普通的高一学生,近段时间以来,父母发现小丹每到深夜就会将自己锁在房间,在与一名远方的朋友“小月”煲电话粥 。担心影响小丹学习成绩的父母收缴了小丹的电话,却发现到了深夜小丹依旧与“小月”联络不断 。大感诧异的父母这才发现,原来一直以来小丹都是在自说自话,与其对话的朋友“小月”就是小丹自己 。慌了神父母急忙将小丹送医,经过专门医学机构诊断,小丹已经患上了人格分裂症 。
人格 16岁女孩总在深夜自言自语,原来身体里还住在另一个“她”
文章图片
小丹所患上的人格分裂症,是近年来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的一种心理疾病 。所谓人格分裂,实际上分裂的并非是人格,而是患者将某些痛苦的体验和回忆从自身的意识方面进行了分离,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例如,如果某人在成长过程中持续经历较为痛苦或可怕的事情,就可能会在极端忧虑和恐怖中难以自拔 。
此时,基于外部因素在精神方面造就较大的负面影响,从人类自我防卫的机制出发,这些负面因素的承受者就会把负面事件的记忆和其伴生的感情从自己的“意识层面”中分离出来 。在分离的过程中,作为人格分裂的患者,将会像“记忆丧失”一样完全“忘记”旧有事件的全部体验和发展过程,从而抹去因旧有事件的刺激而引起的精神痛苦和异常,开始新的记忆树立直至分裂出新的人格体验 。
除了旧的遗忘,人格分裂特殊表现更在于新的树立
对于人格分裂症,曾有通俗的说法将其形容为“一个身体中注入了好几个灵魂” 。不同的人格会产生不同的性格,使得人格分裂患者在没有智力障碍的前提下产生怪异的言行举止 。在其表现初期,主要体现为前言不搭后语、意见表达不清、行为逻辑矛盾等 。中后期则会出现特殊的知觉体验,例如相信世界上存在心灵感应、透视能力和第六感,自至最后产生幻觉,与本不存在的人共处于同一空间 。
历史上最著名的人格分裂案例出现于1977年,当时美国警方于俄亥俄州破获一起连续强暴案 。犯罪嫌疑人比利·米利根很快落入法网,但令警探们惊诧的是,米利根对自己的罪行毫无印象 。在经过测谎仪等手段证明米利根并未撒谎后,警察寻求了心理学专家的帮助,这才解开谜底:原来,比利·米利根是一名患有严重多重人格分裂症的精神病人 。在米利根的体内,一共有24个人格同时存在 。除性格,这些不同人格连年龄、语言、国籍甚至性别等方面都完全不同 。
防微杜渐,人格分裂患者的治疗应尽早
调查研究发现,随着生活压力日增,近年来人格分裂症的发病率持续上升 。为此,从社会层面而言,需对人格分裂症引起重视,尽早进行预防和治疗 。一般情况下,人格分裂患者在其患病初期,会有五大征兆,分别为:行为乖张,尤其对离谱的事物抱有较大兴趣;情感相对淡漠,即便是对亲人也很难有体贴的表现;封闭自我,与身边的交际圈有意识保持距离甚至割裂;防备心强,始终提防外界对自己的威胁,让人感到很难相处;语言组织不恰当,存在词不达意或表达不清的感觉 。
人格 16岁女孩总在深夜自言自语,原来身体里还住在另一个“她”
文章图片
由于人格分裂症的隐蔽性,因此在出现以上症状之后,患者家人需加以重视,及时展开治疗 。目前人格分裂治疗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精神干预治疗法,其核心是找到患者的根本人格,通过精神干预将患者的分裂人格与根本人格完成整合,将分裂人格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二类是药物治疗,现有主要方式为根据医生诊断,让患者口服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为配合精神干预治疗同步完成 。第三类治疗方法则是近年运用愈加广泛的催眠治疗,其主要利用催眠来召唤患者不同的人格,以心理暗示完成治疗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