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婆媳矛盾为什么是千古难题?与中国家庭的轮回机制有关。|婆媳矛盾为什么是千古难题?
作者:黎荔
婆媳矛盾为什么是千古难题?与中国家庭的轮回机制有关 。 当母亲责备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 , 媳妇诘问“我和你妈掉进水里你救谁” , 其实表达的是一种情感的争宠 。 这种婆媳“吃醋”背后 , 是畸型的中国家庭伦理 。
文章图片
怎样做父母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 1919年鲁迅曾在《今天我们如何做父亲》一文中呼吁要“救救孩子” , 当时的背景是新文化启蒙 , 要以割除陈旧传统的方式来为孩子成长开辟一条新路 。 斗转星移百年后的今天 , 普遍上 , 中国男人在参与家庭的程度依然很低 , 这是一种情感上的封闭 。 并不是因为生存压力 , 而就是最基本的情感上的封闭 。
中国绝大多数家庭的结构都是这样的 , 男人是回避型的 , 女人是索取型的 , 这是非常典型的一种婚姻状态 。 中国人活得粗糙 , 婚姻也受到各种桎梏 , 许多人都很难找到情投意合的配偶 , 常见的婚姻态度就是“凑合着过” , 往好听里说 , 就是“迁就”、“宽容” 。
中国男人缺乏情感能力 , 而且合理化成我要去投身事业 , 我要去养家糊口 , 觉得这就是对家庭的责任了 。 其实 , 正确的家庭是由爱组建起来的 。 物质只是其中很重要很正常的一部分 , 物质是绝对不可以组建一个真正的爱的家庭 , 家庭的核心是情感 。 但在中国家庭中 , 大家都缺乏情感能力 , 讲责任讲伦理 , 多于讲情感讲关系 。 男性从婚姻窒息中逃离的方式很多 , 而女性的天空是低矮的 , 她们日复一日 , 在柴米油盐的琐碎操劳中 , 领受着无爱乏味的人生 , 却根本逃不掉 , 社会认可女性的移情方式 , 就是把情感全都倾注和投入在子女身上 。 凡是子女身上获得了超出合理的母子情 , 就是控制欲 。 轻一点的 , 便是掌控孩子的婚恋和生活 , 要求子女事事都按母亲的意愿来行事、“逼婚”、“催生孩子”是常态;严重的 , 便是恋子情结 , 阻挡任何走进儿子生活的“第三者” 。 记得前些年 , 宁波慈溪发生过一起命案 , 一位年轻的女护士赵某在家中的楼下被人杀害 。 死者的孩子今年才5岁 , 春节后三口之家刚从南京旅游回来 。 当地警方迅速破案 , 事情原委是:婆媳之间长期不和 , 后来 , 儿子和儿媳买房搬出去住 , 看到儿子儿媳旅游秀恩爱之后 , 母亲的恶向胆边生 , 花了5万元雇凶杀人 。 这是一个极端的恶性案件 , 应该说不具备普遍意义 , 但是 , 我们从中看到一个心理扭曲的母亲和一个步步后退的儿子 , 以及一个夹在中间真正受害的妻子 。 这是一个典型的婆媳矛盾极端案例 , 母亲为何见不得儿子夫妻感情和睦呢?一旦儿子不受控制了 , 在情感上与她有所疏离 , 她便买凶杀人 。
文章图片
其实在这个案例中 , 关键人物是夹在妻子与母亲之间的儿子 , 他与现任妻子的感情不错 , 反抗自己的母亲 , 几番努力脱离他母亲的影响 , 把自己的小家庭搬出来;不久前还在朋友圈写道:老婆 , 我永远爱你!可惜 , 仍然敌不过母亲的丧心病狂 。 在中国的孝道文化规训下 , 儿子反抗母亲的动作是微弱的 , 更多可以说是用“逃离”的方式来回避问题 。 一个人做事的动机 , 从为了赢取长辈或他人认可 , 切换到为了自己的利益、欲望或使命 , 这是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 , 逃离的儿子 , 其实仍然是个“乖乖男” , 就是一路压抑自己的需要而迎合别人(母亲和妻子) , 希望成为别人眼中的“好人” , 而没有主动地在长期互动中理性地重构母子关系 。 据了解 , 在这个案例中 , 从儿子小的时候开始 , 这个婆婆连老公都不许接近儿子 , 父子亲热就发火;而儿媳的出现 , 对她而言 , 更是一个“第三者” , 触犯了她的禁脔 。 当母亲的角色越来越主导 , 丈夫的角色渐渐褪色 , 尤其这类丈夫同时也是特别疏离的父亲 。 这类母亲基于她们本身的情绪问题 , 令她们无意识下想霸占心中深爱的男性 , 继而把这种想法投射在可以控制的儿子身上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作者:黎荔一个不留神 年过完了,生活继续
- 作者:黎荔我们都是从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从不知快乐为何物的高考岁月里走过来的 青春河中的少年
- 作者:黎荔当下社会 为什么这个世界只看脸
- 婚姻|婚姻还有没有挽回的机会?
- 婆媳关系 婆媳关系里的“潜规则”,女人越早知道,吃亏越少
- 文章作者:道法自然岁月如梭 人生的道路上,可以没有观众,没有喝彩,但一定要做自己的观众
- |困于婆媳矛盾的家庭,多是踩了这些雷区,理清根本原因才能自救
- 离婚 为什么很多婚姻败在了婆媳关系上?两位过来人的案例告诉你
- 作者:黎荔我与西安吟诵界结缘于2013年底 为吟诵而写
- 作者:黎荔每天晨起 感恩是一种让生命歌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