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方舱成“暖舱”,这份志愿服务清单受到患友点赞

方舱|方舱成“暖舱”,这份志愿服务清单受到患友点赞
本文图片

图说:志愿者服务清单在几个病区流传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分餐 , 请通知各位病友不要离开自己的床位;
核酸检测 , 带好纸笔 , 扫码确认本人姓名+贴管;
发口罩 , 确保病友每天更换口罩;
负责自己区域晚上11点关灯 , 早晨6点开灯……
这是一份方舱患友自拟的志愿服务清单 , 坐标静安区北方商务大厦8楼病区 , 详细规定了志愿者每天的工作 。 从毛坯房到收治患者 , 改建共用了3天时间 。 尽管条件简陋 , 但在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下 , 一切井井有条 , 第一批核酸转阴者将于明天重返社区 。
方舱|方舱成“暖舱”,这份志愿服务清单受到患友点赞
本文图片

图说:筹建过程中 , 医疗团队开会讨论
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副院长孟琼说 , 4月9日下午接到任务 , 要求医院承包这幢刚刚建成的商务大楼 , 短时间内要划分好三区 , 准备好所有的物资 , 任务异常艰巨 。 “那几天 , 上海正在建设大批方舱医院 , 更衣室的穿衣镜都买不到 , 紫外线消毒灯也很紧缺 。 ”孟琼说 , 这些物品的备货本来就不足 , 那段时间就更难买了 。 在静安区和彭浦镇以及建筑方的多方沟通努力下 , 最终还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筹建工作 , 12日晚正式接收患者 。
医院整建制接管1-10楼的全部病区 , 共计1824个床位 。 第一天晚上收了360多人 , 第二天收了500多人 。 这两天温差很大 , 一天热到30多摄氏度 , 另一天气温又“腰斩” , 给防疫工作带来了难度 。 不过 , 意外情况并没有出现 , 患者大多十分配合 , 一些患者一来就主动到护士台来报名 , “我要做志愿者 , 给我留个名额 。 ”
在这个方舱 , 低楼层是男性病区 , 高楼层是女性病区 , 考虑到实际情况 , 第6层安排了家庭病区 , 方便一些患者照顾同样被病毒感染的孩子、老人 。 “分发餐食、核酸扫码等任务 , 几乎都不用我们自己动手了 , 患者比我们还熟练!”孟琼说 。
方舱|方舱成“暖舱”,这份志愿服务清单受到患友点赞
本文图片

图说:患友志愿者帮忙安装打印机等设备
那天 , 22岁的高先生看到护士台堆着一批尚未安装到位的电脑设备 , 便主动提出 , “让我来帮你们吧 , 这个我会!”得到同意后 , 他马上动手 , 协助护士安装了电脑、打印机 , 还主动承担了设备维护工作 。 他说 , 能做点事 , 生活充实 , 心里也踏实 。
6层家庭病区有一位高三学生 , 因为要准备考试 , 舱里没有桌椅 , 护士就把自己的椅子让出来 , 并给他安排了相对安静的角落 , 让他安心复习 。 他的母亲十分感动 , 主动要求加入志愿者队伍 。 舱内有哪里漏水或者断电 , 都第一时间前往查看 , 并告知管理人员 , 尽快进舱维修 。
8楼女患者病区 , 成立了一个12人的“小姐姐志愿者服务队” , 主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 她们对医务人员说 , “你们负责专业的医疗工作 , 普通的答疑解惑由我们负责 。 ”这张详细的志愿者服务列表 , 就诞生在充满爱的8楼病区 。 组长小尹说 , 在社区 , 大家靠团购来维持正常生活 , 邻里关系更和谐;而在病区 , 通过志愿服务维护病区和谐 , 做好医患的沟通桥梁 , 也能让后面进入方舱的人们有了可执行的参考标准 , 更好地帮助大家度过特殊时期 。
方舱|方舱成“暖舱”,这份志愿服务清单受到患友点赞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