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武汉老爸超赞“人世间”佳作,感动楚才专家( 三 )


工作后每次我去看她 , 道别时外婆总说“官身不由人” , 她去世那晚 , 农历八月十六 , 我确是因工作之故“乘桴浮于海上” , 家里打电话却联系不上 , 三天大殡后我才得到她去世的消息 。 没能送到终 , 给她过生日买的对襟坎肩也没能赶上 , “烧七”的时候我要投在火里给她“送”去 , 妈说:“外婆不能穿啦 , 她走得这么急 , 莫不是怕你花钱 , 别烧了 , 留着作纪念吧” 。
岁月静好 , 现世安稳 , 数年光景 , 外婆家变成了舅舅家 , 再后来又变成表弟家 , 逢年过节走亲戚也略坐坐 , 但终归很少去了 。 (完)
武汉|武汉老爸超赞“人世间”佳作,感动楚才专家
本文图片

今天选登了两篇成人的作品 , 风格各异 。
这篇是关于外婆的记忆和回想 , 字里行间情意绵绵 , 从容淡定 。 可以明显地感到:作者有很好的文学底蕴 , 引经据典随手拈来 , 联想想象一触即发 , 节奏情绪驾轻就熟 , 用词造句含蓄优雅 。
文章本身无话可话 , 赞 。
我更多想到了开头的“自明本志”(自己点明写作的意图) , “想用这种方式告诉孩子 , 他老爸仍坚持写作 , 坚持梦想 , 虽说人到中年 , 但也从少年而过” , 这感动了我 。
我常跟学生们讲:我们教写作 , 不是为了让你们将来都成为作家 , 但无论你们成人后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和工作 , 希望你们能有作家、文人的视野、格局、情怀 , 有对“人世间”的敏感、体悟、审美的能力 , 会观察、会发现 , 会思考、会爱怜、会珍惜 。 这 , 应该是语文和写作教育的本旨和真谛 。
本文作者不是专业作家 , 甚至可能日常不以写字为主要工作 。 但通过他的文字、情感、思维 , 我觉得“好的教育”傍身受用了 。
(点评人:朱汉华)
一勤天下无难事
武汉阳光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倪娜
我是跟着外公外婆长大的 。 外公外婆都不是武汉人 , 外公年轻时往返湖南湖北跑生意 , 外婆是在我妈出生后两年 , 新中国建立后才从湖南农村来到武汉投奔外公的 。
武汉|武汉老爸超赞“人世间”佳作,感动楚才专家
本文图片

△ 幼时的我和外公外婆在一起 。
外公家很穷 , 父母早逝 , 外公从九岁起开始跟着老乡跑木材生意 , 落脚点就在汉阳新五里附近 , 那时候叫荒五里 。 在瓜堤 , 也就是今天的鹦鹉洲大桥附近 , 是像外公一样的湖南竹木商的集散地 , 所以他们把在湖湘盛行的杨泗神庙也兴建在此 , 久而久之就有了杨泗庙这个地名 。 而如今我正好就住在杨泗庙——当年外公辛勤劳作的地方 , 这是不是一种注定的缘份呢?
话说远了 , 年少的外公最初是跟着老乡跑生意 , 等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和资源之后 , 就开始自己单干 。 并且为了方便记账 , 以及看得懂账簿、契约 , 没上过一天私塾的外公 , 硬是在干活的间隙 , 学会了认字、写字 , 而且写得一手好字 。 如今说起来轻描淡写的几句 , 个中的艰辛与不易 , 是在当我走过了人生半程 , 才愈发了解和感受的 。
“那外公小时候为什么会来武汉呢?”年幼的我曾仰头问道 。
外公牵着我的手 , 指着在阳光下闪着光的长江水笑着说:“崽崽你看 , 长江的水里藏着金子呢 , 一闪一闪的 。 ”
真的吗?我使劲拽起外公的胳膊 , 嚷着要去捡金子 。
外公笑起来 , 用手帕擦去我额头上的汗珠:“崽崽脑门上还不是有金豆豆啊 。 ”我有点迷惑 , 外公却说:“崽崽记着 , 辛勤的汗水 , 就是宝贵的金子哩 。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