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量人先量己,品人先品心,渡人先自渡

常听说 , 人生一大难题 , 便是人际关系 。
每个人因成长环境、人生经历的不同 , 形成不一样的性格 。 而迥异的性格 , 便会在相处之间产生摩擦 。
在我看来 , 与人相处 , 做到三点 , 方能惬意又不失体面 。 在恰到好处的依存关系中 , 我们也更轻松自在 。
量人先量己
俗话说:“心是一把尺 , 量人先量己 。 ”
很多人喜欢对别人评头论足 , 却对自己身上的问题视而不见 。 尖酸苛刻 , 盲目乐观 , 最终导致人缘越来越差 , 人生走进死胡同 。
在这个大千世界里 ,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 有各自的思想和行为轨迹 。 我们没有体验过别人的成长经历 , 也就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 。
意大利著名画家莫迪里阿尼有这样一个特点 , 他在画人物时通常只画一只眼睛 。 面对别人的质疑 , 他解释道:“人类最大的劣根性 , 就是喜欢双眼盯着别人看 。 我们应该用一只眼看世界 , 另一只眼来审视自身 。 ”
留一只眼睛来反观自己身上的问题 , 才能更客观地面对和评论众生 , 毫无疑问 , 这是非常智慧的表现 。
曾听过一个故事:在阅兵仪式开始前 , 严肃的上校以犀利的眼神扫视着眼前的队伍 。 没过多久 , 他迅速地走到一个士兵的面前 , 用带着命令的语气大声说道:“把口袋上的扣子扣好!”
士兵先是一愣 , 接着慌张地问道:“是现在扣吗?长官 。 ”
“是的 , 赶紧!”上校斩钉截铁地说 。 这时士兵只好伸出双手 , 小心而谨慎地扣上了上校衬衣口袋的纽扣 。
上校眼中只有士兵的错误 , 没有低头检查自己的口袋 。 而士兵眼中也只看到了上校未扣好的扣子 。
生活中的我们 , 也常常会像士兵和上校一样 , 容易盯着他人的过错 , 对别人的错误敏感 , 却对自己身上的问题视而不见 , 最终把彼此推向尴尬的境地 。
与其用批判的眼睛去看人 , 不如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 真正有修养的人不会拿他人的错来抬高自己 , 而是懂得在换位中理解别人 , 并获得人心 。 凡事留有余地 , 人生才能进退自如 。
未经他人事 , 莫劝他人非 。
不视人短 , 不闻人非 , 常思己错 , 善修其身 。 以尺丈量自己而非他人 , 是一种素养 , 更是对他人最大的尊重 。
做人:量人先量己,品人先品心,渡人先自渡
文章图片
品人先品心
泰戈尔曾说过:“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 , 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 。 ”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 第一印象固然重要 , 但决定彼此关系是否能长久 , 还要看人的品性是否真诚和端正 。
俗话说 , 人心隔肚皮 。 仅凭外表我们并不能真正看清一个人 , 只有从他待人接物的态度中进行深入了解 , 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才有更理智地评判 。
鲁国曾有个叫子羽的青年 , 他一心想到孔子门下拜师求学 。 一向贤明的孔子看到子羽第一眼 , 立刻面露不悦 , 心想此人其貌不扬 , 必定难成气候 。 于是对他冷眼以待 。
在遭遇孔子的冷遇之后 , 子羽思虑再三 , 决定退出孔门弟子的行列 。 后来 , 子羽更加发愤图强 , 潜心研究修行 。 通过多年的努力 , 他成功开办学校 , 大兴教育 , 成为一代大师 。
子羽不仅学识渊博 , 更是一位品德高超的贤士 。 功成名就后 , 他不仅不怪罪孔子曾经的冷淡 , 还以德报怨 , 尊孔子为师 , 给学生传授孔子的儒家学说 。
当孔子得知子羽的事迹后 , 十分懊悔 。 禁不住叹息:“以貌取人 , 失之子羽 。 ”然而悔之晚矣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