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 抠门老人10个月狂刷540余万!63岁老人被美容院洗脑?( 二 )

  • 套路一:免费当诱饵、蜜语充先锋
  • 每天都会有微信、电话问候 , 只要两三天没去 , 他们就是轮番的电话 。
    “想您了……听到这句 , 哪个老年人不是心里暖暖的?”陈铮说 , “这甜言蜜语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 老年人扛不住 。 ”陈铮回忆 , 渐渐地放下戒备心 , 不仅把家底儿全撂给了对方 , 还以为找到了精神寄托 。
    “最多的时候 , 有六七个服务人员围着我‘谈心’ 。 ”陈铮说 。
    “哪个女人不怕变老、变丑?”陈铮说 , “一听能年轻好几岁 , 我稀里糊涂做了很多连名字都看不懂的项目 。 ”
    • 套路二:私自加项目、没钱可垫付
    期间 , 陈铮越来越自责 , 可一直都没敢告诉家人 。 她曾多次下决心无论如何也不会再花钱做项目 , 因为家里已经没钱了 。 见以往的“套路”不管用了 , 销售顾问们便拿出了新手段——帮忙“垫付” 。
    “他们有时候会私自帮我加项目 , 之后让我交钱 。 我说没钱 , 他们就说先帮我垫付 。 ”陈女士描述 。 “人家都帮你垫付了 , 你就不能不做了 。 我这一辈子都不喜欢欠别人的 , 把家里不到期的债券也取出来了 , 赶紧交了钱 。 ”陈铮说 , 之前销售顾问还说“不着急 , 慢慢还” , 之后却屡屡“变脸” , 称如果她不交钱 , 公司就会扣她们的工资 。
    • 套路三:单独服务、明星案例洗脑
    10个月的时间 , 每周去这家医疗美容机构四五次 , 但陈铮却从来没有跟其他的顾客有过交流 。 “每个人都有专属顾问 , 一进门就会有人接待 , 把我们带去一个房间 , 单独‘服务’ 。 ”
    陈铮如今回想起贴心的“专属”服务 , 是为了不让顾客们之间有对比、交流 。 每天环绕在陈女士耳边的 , 是一个个不知真假的“成功”案例 。 “你看谁谁谁 , 也是工薪阶层 , 为了美容 , 把房子都给卖了 , 在我这儿花了几百万 , 人漂亮了之后要什么没有啊?””他们甚至还声称有一些耳熟能详的“明星”在这儿长期做美容 。
    机构无法提供病历推定为存在过错
    针对陈铮被“套路美容”的案例 , 北京市常鸿律师事务所律师彭艳军认为 , 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 医疗机构应该为患者建立病历等相关资料并妥善保存 。 按照《民法典》的规定 , 如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 , 医疗机构无法提供相应病历时 , 往往会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 。
    该医美机构“代签知情同意书”的行为涉嫌侵犯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 , 为患者实施手术等医疗措施 , 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 , 并取得患者的明确同意 。
    由于该医美机构目前没有提供相应的病历 , 所以消费者使用了何种产品、产品是否正规 , 机构是否在消费者身上开展了超出登记或者备案范围的诊疗活动都难以确定 。 如果该机构在消费者消费的过程中 , 使用了夸大诊疗效果的用词进行虚假宣传 , 或者在提供服务或产品时以次充好 , 则该机构涉嫌消费欺诈 。
    近年来关于医美的纠纷越来越多 , 彭艳军提醒 , 在消费前 , 要注意查询医疗美容机构和治疗医师的相关资质以及产品真伪 , 保留病历、聊天记录和支付凭证等相关资料 , 发生纠纷时作为证据使用 。
    应对:
    将老年人情感寄托在家庭中
    心理咨询师潘漪鸥解释 , 随着年龄增长 , 老年人的认知和感知能力下降 , 逻辑思维退化 。 随着退休 , 他们与社会的交往弱化、脱节 , 甚至失去了情感寄托 , 很容易产生孤独感 。 这时 , 再遇到损失钱财、危害健康等虚假理由的恐吓 , 他们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