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看到如此冗长的标题 , 相信很多人的反应就是:“这大概率是一部烂俗的青春电影 。 ”再有营养一点儿的感慨则是:“中国电影不缺钱 , 缺的是想象力 。 ”但仔细一想 , 它竟然是国内首部聚焦“异地恋”的电影作品 , 符合中国年轻人的恋爱心理 。 估计是戳中了很多人的神经 , 猫眼上的“想看人数”已达12万人 , 以至于 , 发行团队将上映日期从甜蜜的5.20提前到激烈而残酷的五一档 , 足以体现主创团队的信心 。 平心而论 , 《异地恋》只有很小的概率成为横亘于中国影史的经典影片 , 无法像《独自等待》或者《将爱情进行到底》等爱情圣经 , 捧出一些大明星 , 但“异地恋”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不可回避的话题 , 这不仅关系到年轻人的恋爱走向 , 更体现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 事实上 , 异地恋和农民工、留守儿童、三胎政策都属于一类性质的城市衍生问题 。
影片讲述了一段相爱却备受距离考验的异地恋故事:高中毕业之后 , 赵一一向暗恋多年的许嘉树表白 , 却命运弄人般地开启一段异地恋 。 他们坚信:熬过异地 , 就是一生 , 只要相爱 , 距离不是问题 。 影片采用了暖色调和轻快的BGM,加上一张张“挤出水儿”的脸庞 , 导演似乎在有意美化异地恋 , 但是当手机屏幕上爱得无力 , 身边的纠结、迷茫奔涌而来时 , 大家就都讨厌异地恋了 。
异地恋 , 和手机谈一场恋爱
电影的故事并不复杂 , 演技和老戏骨们也没法比 , 可是青春的脸庞、闪闪发光的大白腿 , 浴室里的“小鹿乱撞” , 亦能收获不错的观众缘 。 毫无疑问 , 手机在异地恋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 创作人员更是采用“气泡画面”强化之 , 围绕着手机做了大量文章 。 这似乎也符合年轻人的心理特点 , “想看”人数飚高 , 年轻人贡献非常大 。 比如远距离恋爱的日常之一 , 就是于手机上发送“想你” , 然后配合上亲嘴的小心心 。 还有 , 清晨的问候和睡觉前的晚安 , 也依托于手机成为异地恋的标配 , 更确切地说 , 只有异地 , 才有此标配 。
另外 , 这是一个“分享”的时代 , 年轻人可以通过朋友圈、直播分享日常生活的一切 , 而异地恋的人们 , 一般也有强大的分享欲 。 如此状况 , 好处是把平淡的生活文字化、影像化 , 有望惊艳作品;坏处是“这真不是生活” 。
手机里千万句的文字、微信表情都抵不过“面对面”的一个拥抱 , 或者来一场光溜溜的邂逅 。 现在 , 手机已经成为人类的一个零件 , 这就造成了“24小时在线”的假象 。 以至于 , 恋人总是期待信息“秒回” , 巴不得跟生理反应一样迅速 。 基于此 , 手机除了充当日常的沟通工具外 , 更多的时候会带来猜疑和焦虑 。 影片中 , 闺蜜常常向赵一一连珠炮式提问 , 惹得她黯然神伤:如果能天天见到手机里的男朋友 , 就不用每天听闺蜜碎碎念了 。
事实上 , 手机能带来信息 , 带来即时通信 , 但带不来气息、味道和触感 , 甚至男人的鼾声和女生例假时的冰冷手脚 , 这些都是恋爱中的宝贵体验 。
没有触感的恋爱 , 简直没有灵魂 。 如果再把时间拉长 , 更容易引起猜疑 , 比如赵一一会抱怨:消息回复速度越来越慢 , 字数越来越少 , 这是不是“缺爱”的表现呢?加之 , 任何的女生图片或者出现过的痕迹 , 都会引发讨论 , 五个女孩围入“猜疑的恶性循环” , 却无意中加速了如此循环 。
熬过异地 , 也没有一生
年轻演员的台词功底不如老戏骨们有味道、有嚼劲 , 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精彩语句 , 比如“冷战是小孩子才做的事情 , 我要用成年人的方式解决” , 又比如“你光着出去 , 给他一个大惊喜” , 还有“这种女孩在大街上一抓一大把 , 她没有特点” 。 这些清新而戏虐的对白 , 充斥在预告片中 , 有非常强大的“引流作用” 。 当然 , 电影的点睛之笔 , 还应该是:熬过异地 , 就是一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知否》坑儿坑女的她,真是没眼看了!
- 方一诺|《亲爱的小孩》钱是婚姻的照妖镜?方一诺两种态度,暗示了结局!
- 徐时锦|《祝卿好》沈昱徐时锦:悄悄牵挂,暗暗守护,这样的爱情也很甜
- 且试天下|《且试天下》:白风黑息开启传奇爱情,却也走上了糟心人生
- |《爸爸去哪儿》真正逆袭的萌娃,刘家有女初长成,真的好美
- |《亲爱的小孩》看到谢天华“举报”方一诺才知,二婚夫妻都是活在“算计”中
- |《亲爱的小孩》:谢天华,干得漂亮!
- |《特战荣耀》燕破岳是不是被骗了?吕屠讲述火炮知识有没有掺水?
- |《祝卿好》沈宴大婚,刘泠假装矜持,结局却发生了反转
- 白雅萍|三读《大宅门》才懂:白雅萍“摔死亲儿子”,是白家多大的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