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姑父是父亲的父?姨夫却是丈夫的夫?过节走亲戚用得上( 二 )
文章图片
中国人很注重血缘关系的传承 , 这从古代宫廷的规矩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 有血缘就意味着是一家人 , 因此古代帝王多见于将帝位传给儿子、侄子的 , 没见过传给外甥的 。
特殊案例我们就不提 , 在大范围内都是这样 。 像清朝时期同治死前没有留下子嗣 , 只能传给他的堂兄弟光绪 , 后来又传给溥仪 。 这都是在自己血缘关系上传递的 , 是一种大家都默认的方式 。
就连晚清一手遮天的慈禧太后都从没想过要让自己家的人来当皇帝 , 而是在爱新觉罗氏中进行选拔继承人 , 这就是一种亲疏观念的传统思想 。
文章图片
像女皇帝武则天也一样 , 起初她就想将皇位传给武氏 , 而不是自己的亲儿子 。 因为在她心里娘家人才是最亲的 , 但他的儿子却认为李氏才是自己的宗亲 , 所以母子俩在此上面生出了嫌隙 。
后来有人点醒武则天 , 如果你传位于儿子 , 那么百年之后庙堂上便可受人叩拜 。 如果传位于侄子 , 从未见过侄子来叩拜姑母的 。
那时因为武则天嫁给了李家 , 牌位就不得再入武氏的祠堂 。 正是因为这个点醒 , 最终她将皇位还给了李唐 。
文章图片
从这两件事上可以看出 , 亲疏有别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中国人的思想中了 。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也提到过“差序格局” , 他将亲缘关系比喻为水上的涟漪 。
越靠近中心点的涟漪圈子就越小 , 在家庭里每个人都是那个中心点 , 那么“涟漪”就是你的旁系血亲 。
那么这样的亲疏关系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在古代战乱繁多的时代里 , 单靠一个家庭的力量实在很弱小 , 因此需要团结一个大家族才能对抗外界的力量 。
文章图片
在魏晋南北朝到唐朝这段历史进程中 , 有七个大家族就是趁着乱世的当头而崛起的 , 他们就是“崔、卢、郑、王、李” 。
就比如隋末唐初的陇西李氏 , 在叛乱以前就已经是当地有名的世家大族 。 当年李渊崛起的时候依靠的也不仅是自己的力量 , 而是整个李氏家族的 。 因此当大唐建立之后 , 李氏的旁系也都得到了封赏 。
正是这种“父系亲属”身份的象征让他们获得了荣誉 , 因此在古代血缘的亲疏不仅是一种身份属性 , 还跟地位、财富和权益分配有很大的关系 。
文章图片
这些庞大家族体系的形成最后构建了父权社会的基础 , 还形成了“国家管法治 , 家族管德治”的威望体系 , 使得社会得以稳步的发展 。 后来也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概念的沉淀 , 最后演变称为亲疏的观念 。
除此之外 , 亲疏关系还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 。 儒家学说将社会关系分为三大类:上下辈、同辈和男女关系 。 并以此确定了孝、悌和男女有别的三大道德标准 。
所谓的尊老爱幼、长幼有序、兄弟姐妹和睦才能使得家庭和睦 。 而亲属有别才不会乱了纲常 , 不会失了伦理 。 这样有条不紊的亲疏远近关系才能缔造出“家和万事兴”的现象 , 不然伦理不再谈何兴旺呢?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江德福|《父母爱情》:离开炮校,是江德福自己的选择,并非组织强行命令
- 父母|生二胎长大孩子有个伴,多半是父母的自欺欺人,但都不愿承认
- 01人们说时间是最好的工具 如何看待自己最亲近的人?
- 人人都有成功的愿望。|自信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
- 拈一朵微笑的花 最美的相遇,就是在人海中,一眼就看到了温柔的你
- 夫妻|同样是生老二救老大,四年前这部剧里的离异夫妻这样选择
- |被演员王东抛弃她不介意,原因曝光,真正绝情的不是王东?
- 男闺蜜|以下三种女人,可能不是男人择偶时的首选,不管她多么漂亮
- 5首“佚名”古诗词,人人会背,却不知是何人所作
- 在女人心中 为什么女人喜欢冷一点,爱情的质量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