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姑父是父亲的父?姨夫却是丈夫的夫?过节走亲戚用得上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 , 我们都秉承着“亲疏有别”的传统观念来对待不同的人和事 。 对于亲近的人 , 我们自然更愿意在他们面前展现出最真实的一面;而面对疏远的人则戴着一张面具 。
这就是因为在亲人面前 , 我们能够更加地放得开 , 不会那么拘束 , 而在外人面前则要保持低调 。 中国家庭中的伦理大纲就是社会规则中的雏形 , 是它奠定了自古以来国人“亲疏有别”的社交基础 。
这些伦理常态就体现在对旁人的称呼之上 , 面对外人我们一般礼貌地称为“先生或女士” , 年长的也有相应的称呼 。 然而如果是亲戚 , 那称呼会因为亲疏有别也不同 , 这是中国流传下来的传统理念 。
文章图片
从古至今有家庭就会有伦理 , 也会有人情来往 。 在人际交往当中 , 遵循的便是“亲疏”之间的关系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 而涉及家庭的方方面面更是堪称一本教科书 。
儒家学说里提到过 , 尊卑长幼要有序 , 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 所谓的“尊老爱幼”更被誉为中华的传统美德 , 而“目无尊长”则被视为没有教养 。 这些观念正是“亲疏有别”的重要体现 。
【为什么姑父是父亲的父?姨夫却是丈夫的夫?过节走亲戚用得上】古代社会以“父”为纲 , 因此在家中要论“亲疏”一般会以父亲这边的家庭为主导 , 其次才到母亲那边的家庭 。 所谓的“亲戚”就是这个道理 , 父系家族称为“亲” , 母系家族称为“戚” 。
文章图片
这两者之间的亲疏等级一下子就出来了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家中对亲戚之间的称呼也会因为血缘亲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 就拿“姑父”和“姨夫”这两个称谓来说 , 虽然辈分上是平等的 , 但远近却不一样 。
首先“父”和“夫”虽然读音差不多 , 但内涵却是有亲疏之分的 。 我们都知道姑父是爸爸妹妹的丈夫 , 而姨夫是妈妈姊妹的丈夫 。
按照孔子“三纲五常”中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理论 , 姑父属于父亲这边的亲戚 , 在血缘上与自己要更为亲近一点 , 因此被称为“父” 。 而“父”在古代还被用于对品行高洁的年长男子的称谓 。
文章图片
而作为母亲这边的亲戚“姨夫”相对来说自然没那么亲近 , 因此地位要稍逊一些 , 所以只能以“夫”来区分 。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 不管是哪一方的亲戚 , 都是一家人 , 反而没那么生份了 。
我们家庭中的亲缘关系都是依据血缘的亲疏来界定的 , 在家族的系统当中分为血亲和姻亲两大类 , 血亲就是所谓的宗亲和外亲 , 而姻亲是通过缔结婚约的方式而成为亲人的关系 , 两家彼此是没有血缘关系的 。
就比如你和父母是血亲 , 但你父亲的家庭与你母亲的家庭则是姻亲 。 两个家庭通过婚姻链接到一起 。
文章图片
因此相比之下 , 你父亲这边的家庭倒是更为亲近一点 , 不仅是因为你常年生活在这边 , 而且还有个重要的原因 。
那要涉及到中国的嫁娶问题 , 母亲是嫁给父亲的 , 从古至今只要嫁入就相当于你母亲已经成为父亲家族体系的一员 , 死后立的牌位也在父亲这边的家庭 。
而你出生之后 , 不仅跟随父姓 , 且也是入父亲的族谱而不是母亲那边的族谱 , 因此不仅在血缘关系上 , 还是伦理道德上都拉近了你与父亲这边亲近的关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江德福|《父母爱情》:离开炮校,是江德福自己的选择,并非组织强行命令
- 父母|生二胎长大孩子有个伴,多半是父母的自欺欺人,但都不愿承认
- 01人们说时间是最好的工具 如何看待自己最亲近的人?
- 人人都有成功的愿望。|自信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
- 拈一朵微笑的花 最美的相遇,就是在人海中,一眼就看到了温柔的你
- 夫妻|同样是生老二救老大,四年前这部剧里的离异夫妻这样选择
- |被演员王东抛弃她不介意,原因曝光,真正绝情的不是王东?
- 男闺蜜|以下三种女人,可能不是男人择偶时的首选,不管她多么漂亮
- 5首“佚名”古诗词,人人会背,却不知是何人所作
- 在女人心中 为什么女人喜欢冷一点,爱情的质量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