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骄子的坠落之路:曾经的高考状元,流浪12年,以捡垃圾为生
在无数人的概念中 , 考入大学即便算不上出人头地 , 但至少将来养家糊口 , 是没有问题的 。 如果这个大学恰好又是一流的大学 , 那么人生路会更加平稳一些 , 凭借自己的努力 , 甚至可以在某些领域取得不凡的成就 。
但是对于姚远而言 , 考入大学虽然水到渠成 , 但之后的路 , 却异常坎坷 。
大学毕业之后 , 他一度可以成为父母的骄傲 , 村里人羡慕的对象 , “别人家中的孩子” 。 但因为自己的原因 , 他却最终从塔尖跌落 , 销声匿迹12年 。
期间 , 家人到处走访寻找 , 在电视台打寻人启事 , 却始终不见姚远的踪影 。
直到2020年的时候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这位曾经的高考状元 , 才重新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
而彼时他的身份 , 是一位以捡垃圾为生的流浪汉 。
从当年的高考状元 , 考入到北京理工大学 , 本该前途光明才对 , 可姚远为何会坠落至此?
文章图片
别人家的孩子
1971年 , 姚远出生在湖北一个普通的农村 , 他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
农村生活的孩子 , 小时候的经历往往都是相似的 , 跟着村里顽皮的孩子 , 上墙揭瓦 , 偷鸡摸狗 , 破坏力十足 。
相比之下 , 姚远的性格有点内向 , 虽然偶尔也会跟着其他的小孩疯狂 , 但整体来说 , 还算是比较文静的 。
上学之后 , 姚远的文静 , 加上自身的天赋 , 开始迸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
从小学时候开始 , 姚远的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 , 奖状更是拿到手软 , 妥妥是一名“别人家的孩子” 。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 , 虽然姚远的学习成绩一直十分优异 , 但因为诸多经历实在是顺风顺水 , 父母的称赞、老师的夸奖、以及同学的羡慕 , 让姚远开始丢失一种最重要的东西 。
那就是面对人生挫折的抗击打能力 。
1990年 , 19岁的姚远参加高考 , 再次一鸣惊人 。
因为在这一年 , 他成为了当地的高考状元 , 并且成功被录入到北京理工大学 。
在众人的眼中 , 这个小伙子的前途似乎不可限量 , 未来有更大的成就 , 在等待着他 。
文章图片
从意气风发到泯然众人
古代很多地方上的“解元”(在地方乡试中的第一名) , 一旦踏入京城当中 , 再次参加考试 , 往往会备受打击 , 名落孙山 。
因为这片土地上实在是卧龙藏虎 , 聪明的人 , 一抓一大把 。
对进入到大学中的姚远而言 , 或许也有这种的落差 。
从大一开始 , 姚远过去觉得手到擒来的荣誉 , 开始逐渐离他而去 , 有的时候 , 就算是他加倍努力 , 发现也始终无法追赶上一些优等生 ,
别人玩着就能学会的东西 , 他却要更加专心一点才行 。
这种感受 , 他在大学之前的时候 , 虽然也常常听到 , 但那是别人在他面前的抱怨 。
好在从小毕竟不是娇生惯养 , 父母身上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 一直激励着姚远 , 加上内心深处的梦想推动 , 让姚远在毕业的时候 , 仍然以优异的成绩 , 被安徽省蚌埠市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第二一四研究所录取 。
文章图片
相比之下 , 曾经很多比姚远更加优秀的学生 , 毕业后的工作单位 , 却远不如他 , 算是给了他一丝小小的慰藉 , 也让他觉得努力没有白费 。
据后来公司的负责人介绍 , 姚远在公司9年的时间 , 过得波澜不惊 , 就是一名普通的员工 , 虽然没有什么过错 , 但是也没有什么出彩之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凝视窗外 我习惯在窗前独坐,听风的声音,一言不发
- 女孩遭网暴轻生,互联网不是情绪的发泄场
- 万里挑一的人生感悟语录
- 我对人生的最大感悟就是:人真的要活到老 我对人生的最大感悟就是:人真的要活到老,学到老
- 《知否》中盛明兰有这样的观点:和一个人能不能深处 有教养的人,生气时候会有什么表现?
- 情绪和情感是人的心理现象 情绪和情感是人的心理现象,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
- |青未了|人生满满是执念(再读《平凡的世界》)
- 这个问题涉及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概念 不愿接纳他人的意见是什么性质?
- 首先得弄清楚害怕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会害怕接近自己喜欢的人?
- 或许 一个女人,对待爱情的态度,除了自私,就是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