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骄子的坠落之路:曾经的高考状元,流浪12年,以捡垃圾为生( 二 )
直到2003年 , 或许是自己也厌倦了这种生活 , 姚远重新规划了自己的人生 。
他在电话里 , 告诉自己的父母 , 自己准备辞职 , 去到更大的城市 , 寻求更多的机会 , 而这个目的地 , 就是上海 。
起初 , 父母十分不理解 , 因为在他们的传统观念中 , 儿子毕业于名牌大学 , 工作单位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铁饭碗 , 但是也非常稳定 , 再过几年成家立业 , 人生圆满 , 为什么非得折腾呢?
对此姚远的答复是 , 趁着自己还年轻 , 希望出去见见世面 , 闯荡一番 。 而对于父母的担忧 , 他也表示 , 自己毕竟毕业于名牌大学 , 去到上海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 至少不会比现在差 。

文章图片
当然 , 至于真正的理由 , 我们已然不得而知 。
或许是在原单位的不顺 , 或许真的是看中了上海的诸多机遇 。
看着儿子表现出难得的执拗 , 父母也尊重了姚远的意见 , 就这样 , 姚远来到了上海 。
彼时的他自然不知道 , 前面等待着他的 , 并不是真正的出人头地 , 反而是万丈深渊 。
闯荡之路一波三折
来到上海的姚远 ,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 , 遇到了大学时期同样的问题 。
那就是虽然他是曾经的高考状元 , 虽然毕业于北京理工 , 虽然有过一定的工作经验 , 但是行业不对 , 没有异于常人的能力做敲门砖 , 一切都是枉谈 。
在这里 , 有着更多毕业于好大学 , 乃至留学归来 , 学历比他高、工作经验比他多的竞争对手 , 和他争抢同一个工作单位 。

文章图片
权衡之下 , 他先进入了一个相对普通的公司 , 打算过渡一下 。 并在之后的日子里 , 频频跳槽 , 一个公司没待多久 , 就跳到另一个公司里 。
彼时的他 , 对于闯荡上海的初衷 , 或许早已经遗忘 。
时间来到了2008年 , 这一年的姚远像过去几年一样 , 在老单位待够了 , 打算再换一个公司 。 可就在此时 ,
那场著名的金融风暴突然席卷全球
, 很多公司几乎一夜之间关门大吉 , 侥幸生存的企业 , 别说是招人了 , 勉强自保 , 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
客观而言 , 对比彼时的姚远来说 , 虽然大环境比较糟糕 , 但是从他手里的筹码看来 , 想找个工作 , 过渡一下其实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 但是如他这般有着强烈自尊心的人 , 又岂会屈居于一个小单位呢?
所以一来二去 , 姚远就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中 。
而更大的问题在于 , 尽管过去在上海的时候 , 薪资不低 , 但花费同样不少 , 几个月的时间没有正式的工作 , 姚远的口袋里早已经捉襟见肘 。
现实的压迫、时运的不济、对未来的迷茫、对过去的悔恨 , 以及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愧疚 , 让姚远的心态 , 在某一个夜晚终于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
不能出人头地 , 那就选择坠落!

文章图片
儿子的消失
姚远远在湖北的父母感到十分困惑 , 儿子已经很长时间都没有往家里打电话了 , 这在过去 , 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 。
由于害怕儿子出什么事情 , 他们拨打了儿子的电话号码 ,
但是电话中 , 却始终没有出现姚远的声音 , 而是一个女士 , 提示电话已经无法拨通 。
难道是手机停机了?还是换了新的电话号码?姚远的父母一筹莫展 , 不知道如何是好 。
因为他们不知道姚远在上海的地址 , 过去也从来没有去过那个遥远的地方 , 所以只能忐忑不安地等待 , 希望儿子能突然回来 , 或是打电话回家 , 但迟迟没有回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凝视窗外 我习惯在窗前独坐,听风的声音,一言不发
- 女孩遭网暴轻生,互联网不是情绪的发泄场
- 万里挑一的人生感悟语录
- 我对人生的最大感悟就是:人真的要活到老 我对人生的最大感悟就是:人真的要活到老,学到老
- 《知否》中盛明兰有这样的观点:和一个人能不能深处 有教养的人,生气时候会有什么表现?
- 情绪和情感是人的心理现象 情绪和情感是人的心理现象,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
- |青未了|人生满满是执念(再读《平凡的世界》)
- 这个问题涉及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概念 不愿接纳他人的意见是什么性质?
- 首先得弄清楚害怕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会害怕接近自己喜欢的人?
- 或许 一个女人,对待爱情的态度,除了自私,就是利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