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自己的房间》:女人为什么必须有一间自己的房间?( 二 )


2、女性与贫穷
继续跟着伍尔夫的意识脚步 。 现在换了一个新的场景 。
依然是落叶缤纷的季节 , 只是已渡步在伦敦的街道 , 不再是牛桥了 。
经历过牛桥的午宴和晚餐 , 作者不可避免地把探求的线索转向大英博物馆 。
“为什么一个性别群体享受荣华富贵 , 另一个群体却如此贫穷?”
“贫穷对于小说有何影响?从事艺术创作必须有哪些条件?”
然而 , 带着诸多问题的伍尓夫并没有从以往的资料、书籍中找到答案 。 收获的唯一仍是一个问题:
“为什么男性作者那么爱谈论女性 , 甚而在史诗中歌颂 , 却又同时贬低女性群体的智力、体力和各方面的能力?”
由此 , 伍尔夫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侦探到某些男性之愤怒的本质的女作家 , 揭开了男性权威世界的真相 。
他们所关心的并不是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 , 而是自身的优越 。 那才是他们过分强调、急于庇护的东西 。
正是因为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 , 他们的地位才会被放大 。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女人对于男人的必要性 , 还可以用来解释女人的批判使他们如何的不安 。
由此拉开了伍尔夫论述经济命脉对女性贫穷所带来的生存及地位影响 。
1918年 , 伍尔夫的姑姑去世 , 她获得了一份每年500镑的终身年金 , 这改变了她在报社靠一些零活讨生活的状况 , 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她看待世界的眼光 , 她终于可以放手写作了 。
而对于和伍尔夫同时代的贫穷女性 , 是很难有自己的生活的 。 她们的脚步始终穿梭或停留于客厅、厨房、育婴室里 , 回应各种生活的需求 。
没有一个空间可以供她们读书、思考、书写及表达自己的思想 。
3、莎士比亚妹妹的故事
翻到本书的第三章节 , 叙述到了伍尔夫从大英博物馆失望而归 , 从博物馆众多的藏书中 , 并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
女人的贫穷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 。
继而 , 她把视线停留在自己的书柜上 , 她得把寻求范围缩小 , 只着聚于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女性 , 在摆放着历史书籍的书柜前 , 她取下特里维廉教授所著的《英国史》 。
她搜索着“女性”、“地位”之类的索引 , 看到的是“欧打老婆是被公认的男人的权力……”
这位历史学家继续写道 , “女儿若不嫁给父母选择的女婿 , 就可能被关进屋里 , 饱受拳脚 , 公众对此保持漠然 。 婚姻无关个人情感 , 而是家族敛财之道 , 尤其在崇尚‘骑士精神’的上流社会……”
再次提到女性的地位已是两百年后的期图亚特王朝时期 , 教授总结的是“不管是莎士比亚剧中的女性 , 还是一些可靠的十七世纪回忆录 , 其中的女性似乎都不乏个性和品格 。 ”
但这些上百年来“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改善的成果表现也仅仅存于男人所著的小说中 。
戓许通过一个故事能够更直观地阐释当时社会中女性的生存 , 及发展困境 。
下面就是著名的“莎士比亚妹妹”的故事” 。
假若莎士比亚有一个妹妹 , 她天资聪颖 , 有着和她哥哥一样的才华 , 那么 , 她的命运会怎样发展呢?
在陈述这个故事之前 , 我们先来看看莎士比亚是怎样走上戏剧演员的道路的 。
众所周知 , 他出生于还算殷实的小康之家 , 可能是个顽皮的孩子 。 进过文法学校 , 可能学习了拉丁文 , 读了奥维德、维吉尔 , 还有贺拉斯 , 学习了基础的文法和逻辑学 。
尽管他性情顽劣 , 但并不防碍他的发展 。 或是因为他闯了点祸 , 被迫早早娶了邻家女孩 , 不到十个月 , 她就为他生下一个孩子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