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怎样刻画父亲的形象?这位就堪比《人世间》里的“周志刚”( 四 )


在那个物资异常贫乏、生活普遍贫困、很多东西靠自足的年代 , 母亲的勤劳、心灵手巧和精打细算使我们姐弟三人不仅免受冻饿之苦 , 还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 北风呼啸 , 滴水成冰 , 当邻居家的孩子趿拉着半截鞋、脚跟冻得长疮溃烂时 , 母亲早已用拆洗干净的各种旧衣服的布片、棉花为我们做好了棉鞋、棉袄、棉裤;她省吃俭用 , 买来毛线给我们织围巾、手套、毛衣、毛裤 。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 此言不虚 。
母亲善于学习 , 遇事从不退缩 。 有时父亲外出打工没能及时回来 , 已到了农忙时节 。 庄稼不等人 , 母亲是个急性子 。 只见她扛起犁耙 , 赶着牛 , 光着脚就下田了 , 犁田、耙地、耘田 , 像男人一样 。 母亲虽然没文化 , 但学习能力强 , 愿意接受新事物 。 东家嫂子剪出来一个新鞋样、西家婶子织衣服摸索出个新针法 , 她都能快速地学过来 。 浅口鞋、深口鞋、虎头鞋…… , 元宝针、菠萝花针……我们总能穿上母亲手制的那个年代最时髦的衣服、鞋子 , 温暖又骄傲 。 感谢母亲 , 您让我懂得了再苦再难的日子 , 只要用心 , 只要善于学习、精心安排 , 依然能把困窘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
母亲不仅做针线活样样在行 , 男人们擅长的竹篾藤条等编织技艺 , 她一样不落后 。 秋风渐起 , 高粱染红了半边天 , 沉甸甸的穗子摇曳着丰收的喜悦 。 高粱秸是编制各种生活用具的好材料 , 做筲箕、扎笤帚、做锅盖 。 母亲搬出她的针线笸箩 , 只见她右手中指戴着顶针、大拇指和食指捏紧针 , 在一根根粗细均匀的高粱秸间穿行 。 针横穿过高粱秸并不容易 , 在针尖刺进高粱秸时 , 母亲用戴在指头上的顶针用力顶一下针尾 , 帮助针尖穿透密实的高粱秸 , 然后大拇指、食指捏紧针的尾部 , 使劲一拔 , 针连着线横穿过高粱秸 , 再用劲把线拉紧 。 接着再横穿另一根高粱秸 , 一根根一排排 。 有时针在顶针上不听使唤地打滑 , 针尾无情地扎在指头上 , 纵使母亲的手满是厚硬的老茧 , 也依然会被扎破皮 , 鲜血直流 。
但庄稼人对这点伤痛早已习以为常 , 母亲毫不在意 , 继续飞针走线 。 不一会儿 , 一个锅盖完工了 。 你不由得不佩服母亲粗糙的大手 , 竟能做出如此细腻的活计 。 你也不能不佩服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 他们总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 , 把随处可见的、最不起眼的材料做成美观实用的物件 , 在贫穷的岁月里 , 把艰难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
|作文怎样刻画父亲的形象?这位就堪比《人世间》里的“周志刚”
本文图片

△ 十年前母亲做的高粱秸锅盖
父母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 靠着没日没夜的劳作 , 靠着母亲勤俭持家 , 靠着父亲农闲时到城里建筑工地搬砖、挑沙、扛水泥的血汗钱 , 我们姐弟三人大学毕业 , 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 母亲任劳任怨地帮我们带孩子 , 虽然眼花得穿不上线、手抖得捏不住针 , 但仍然给孙辈们做鞋子、做棉衣 , 这是她对孙子们固执的爱 。
|作文怎样刻画父亲的形象?这位就堪比《人世间》里的“周志刚”
本文图片

|作文怎样刻画父亲的形象?这位就堪比《人世间》里的“周志刚”
本文图片

△ 十年前母亲为孙辈手工做的鞋子 , 纳的千层底
时光飞逝 , 母亲已经快70岁了 , 由于过度操劳 , 身体大不如从前 。 但母亲依然坚强乐观 , 勤劳朴素 。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 衣服鞋子应有尽有 , 各种生活用品取之不尽 , 已不再需要费力劳神地手工制作 , 母亲的针线笸箩也早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 但这小小的针线笸箩见证着母亲为人妻、为人母几十年的艰辛岁月 , 缝缝补补、一针一线 , 见证着人世间最普通的生活 , 蓄满了对生活、对儿女满腔的爱 , 催人奋进 , 给人鼓励 。 谁言寸草心 , 报得三春晖 。 人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属于母亲 , 我感谢母亲 , 并积极传承母亲勤劳、善良、乐观、上进的美德 , 努力做一个新时代的优秀母亲!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