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原生家庭、自我攻击问:我今年38岁 三角关系是一个家庭的基本结构,一定有一个好的三角关系( 二 )


所以 ,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课:怎样从父母的观点中、父母的关系中保持一种独立性?
这种独立性 , 意味着我们既不要为父亲说话 , 也不为母亲说话 。
但难以避免的是 , 父母当中的一方有时候会勾引我们这样做 。
好比上述故事 , 母亲所说的:“要不是为了你 , 我肯定就离婚了”、“要不是为了你 , 我不会停留在这里” 。
这种话往往引发一个孩子的内疚动力 , 从而渐渐在内心产生一种想法:“是我对不起我妈 , 如果不是因为我 , 她都不会付出这么多 。 所以我要同情我的妈妈 , 得站到我的妈妈这一边 。 ”
对于母亲的这种勾引、诱惑 , 要学会拒绝 。
走向父母中的任何一方都是容易的 , 让自己保持在一个中正位是困难的 。 但中正是一个家庭幸福的唯一姿态 , 因为中正代表了平衡 。
一个不平衡的家庭一定是痛苦的 , 因为所有失衡的家庭一定会有冲突 。
只有处在中正的位置上 , 孩子才不会试图抢夺父母在家庭中的位置 。 父母在父母的位置上 , 孩子在孩子的位置上 。
这就是我们儒家文化里所讲到的一个结构:【君君 , 臣臣 , 父父 , 子子】 。
搞清楚位置的关系 , 是学会做人的一个重要前提 。
那么 , 应该如何保持中正呢?
保持中正 , 我个人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看待我爸的观点是不是来自于我妈的?又或者我看待我妈的观点是不是来自于我爸的?”
当孩子有一种不被父母影响的观点时 , 才可能会更接近中正的位置 。 这通常会表现为观点的不同 。
举个例子 , 假设我妈觉得我爸不中用 , 但我觉得我爸挺棒的时候 , 我可能更接近中正的位置;
假设我爸觉得我妈过于霸道 , 但我觉得我妈很勇敢的时候 , 我可能更接近中正的位置 。
也就是说 , 跟评论方的观点不太一样的时候 , 就意味着可能更接近中正的位置 。
当然 , 也要检查一下:我们的观点是否过于偏颇?
检查自己的发言 , 知道自己的观点究竟从何而来的 , 知道怎样说一些对别人真正有价值的话 , 是我们一生不断要修行的一个功课 。
关键词:原生家庭、自我攻击问:我今年38岁 三角关系是一个家庭的基本结构,一定有一个好的三角关系
文章图片
第二 , 每个时代的人有每个时代的命运 。
上述故事其实和人生剧本有关系 , 女主有一种内疚——觉得没有展开一个新家庭 , 就好像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其他人、似乎会跟这个社会格格不入 。
但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不一样的 , 每个时代的人有每个时代的命运 。
每个时代的人有不同的人生剧本 。 很多人的纠结来自于想活出自己的人生 , 但深受父母人生剧本的影响 。
在父母那个时代 , 绝大部分人在二十多岁、还没搞清楚什么是婚姻的时候 , 就进入了婚姻 , 但婚姻对于现在的80后、90后来说 , 已经不是必需品了 。
在如今的时代 , 女性更想要获得一种独立生活的能力 , 不需要通过结婚附属于别人 。
但这也将会使我们面临一个重要的原生家庭课题:怎样让上一个时代的人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人?
如果已经上有老下有小的话 , 面临的原生家庭课题将会升级:怎样向上让我们的上一代人理解我们的功课 , 又怎样向下放弃对下一代人的占领?
即便我们有我们的命运 , 同时也要对下一代做到“长而不宰” , 这样才能不试图掌控下一代人的命运 。
我们跟上一代人的关系、下一代人的关系 , 就叫做「代际关系」 。
那么 , 应该怎样处理好这种代际关系呢?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