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欲的产生绝非自然,它来自一种关系

倾听欲的产生绝非自然,它来自一种关系
文章图片
01.
一个平常的上午 , 我和朋友一边闲聊一边在路上走 。 看见朋友低头的时候 , 一瞬间 , 我突然不想往下说了 。
“怎么了?”朋友一边拿着手机一边问我 , 手机页面的显示是一个群聊 。
我说:“没事 , 走吧 。 ”
记得这件事并不是因为矫情 , 而是从这件事情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
为什么尽管是熟人 , 并且你感觉自己分享的话题并不枯燥 , 但别人还是对你讲的话不感兴趣 。
人人都有分享欲 , 却不是人人都愿意倾听 。 倾听欲的门槛 , 往往比分享欲的门槛要高 。
因为 , 人人都首先关注的是自己 , 其次才是周围的人和事物 。
百川东到海 , 涓滴之水汇成江河 , 尽管波涛拥挤 , 但还是流入已经形成了的河道 。
人 , 其实也一样 。
《鬼谷子》里有言:“审定有无与其实虚 , 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 微排其所言 , 而捭反之 , 以求其实 , 贵得其指 , 阖而捭之 , 以求其利 。 ”
对于外物 , 人们都习惯了对于已经了解的事物反复雕琢 , 而对于不了解的事物弃之不顾 。
引起别人的关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
这是人间常态 。
倾听欲的产生绝非自然,它来自一种关系
文章图片
02.
发自内心的倾听欲 , 是人际交往的奢侈品 。
不可能所有人都对你的话感兴趣 。 因为 , 倾听欲的产生绝非自然 , 它来自一种关系 , 只存在于无保留的付出和极致的了解之中 。
倾听的对象被分成了两部分 , 爱人和知音 。
爱人之间的偏爱与生俱来 。
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将对一个人的爱恋和付出写到了极致 。
“你是我一生中最爱的人 , 但是你却从来不知道我是谁 , 爱你与你无关 。 ”
世界上可能再无除了亲情之外这样的情感 。
这似乎在告诉我们一件事 , 爱是生命存在的一部分 , 是生命存在的见证 。 爱一个人 , 就会爱他的全部 。
书在末尾这样写道:“我不怨你 , 我爱你 , 感情炽烈 , 生性健忘 , 一见倾心 。 ”
另一个方面 , 互相了解的知音永远对对方有着无限的耐心 。
山河不足重 , 重在遇知己 。
极致的了解 , 需要极致的共情 。
古代知音的最高境界是:生相知、死相随 , 生死不渝 。
诗僧陆羽和茶圣皎然的忘年之交 , 起于妙喜寺 , 最后也在妙喜寺永存 。 两人的坟墓最后隔塔相望 , 在天地间长叙友情 。
这样的关系世人难求 , 却令人羡慕 。
倾听欲的产生绝非自然,它来自一种关系
文章图片
03.
浮世众生 , 忙着回应 , 忙着生活 , 忙着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 。
每个人都很紧张 。
我们总希望自己的声音被听见 , 希望得到关注 , 于是强迫式的分享便成为了一种自我感动 。
但精神世界的存在意义 , 本不应该以是否得到每个人的倾听来证明 。
有时我们了解了沟通的秘诀 , 但并不能在其中找到沟通的快乐 , 甚至为了得到所谓的回应 , 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 。
一生很短 , 交往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讨好别人 , 而是成全自己 。
被关注 , 抑或是不被关注 , 得到回应 , 或者是被忽视 。 到头来 , 我们到底在其中得到了什么 , 又失去了什么呢 。
借用《人间失格》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唯有尽力自持 , 方不至癫狂 。 ”
情绪的内耗像一个不断洒出水的容器 , 当容器空了的时候 , 我们的心也空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