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莫大于不知足 不知足、想要更多,是祸患、罪过

祸莫大于不知足 , 咎莫大于欲得 。 故知足之足 , 常足矣 。
——《道德经》第46章
世人想认为得到的越多越好 , 就像一首歌的歌词所说的“没有的总想有啊 , 得到的还盼望” , 有了还想要更多的 , 没有满足的时候 。
西方哲学家叔本华指出 , 人生就是一团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 。
想要得到很多 , 这种不知足是世人常有的心理 , 既是人类奋斗的动力 , 也是人类勃勃野心的反映 。
人们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 去不断努力 , 就会有所得 。 如果一个人想要的太多 , 有了百想要千 , 有了千想要万 , 有百万、千万、上亿还觉得不够 , 超出了正常的范围 , 成为贪欲 , 不管自己怎么努力 , 恐怕难以满足自己的要求 。
祸莫大于不知足 不知足、想要更多,是祸患、罪过
文章图片
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 , 很容易使人产生出种种苦恼 , 即便再富有也不觉得幸福 , 这样下去 , 老子认为比苦恼更危险 。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 。 ”“祸” , 祸患、灾祸;“不知足” , 不知道满足 。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世间的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 。
贪心很大 , 想要的太多 , 不知道满足 , 就会不知收敛地不停进取 , 总有一天会碰到铁板 。
有些人欲望膨胀 , 这山望着那山高 , 对于富贵不知足 , 为了名利不择手段 , 最终遭致身败名裂 , 甚至付出了生命代价 , 历史上和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 “人为财死 , 鸟为食亡” , 便是对不知足而引来的祸患最形象化的表达 。
老子又说:“咎莫大于欲得 。 ”“咎” , 过错 , 罪过;“欲得” , 想要得到 。 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罪过没有比想要得到更大的了 。
祸莫大于不知足 不知足、想要更多,是祸患、罪过
文章图片
“不知足”是“祸” , 而“欲得”就不只是过错了 , 而是一种罪过了 , 因为自己没有的东西也想要 , 都要想尽办法搞到自己手上 , 占有了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
老子认为 , 不知足、想要更多就是祸患、罪过 。 不管是“祸”还是“咎” , 引起的最大根源是什么?根源就是“欲得” , 内心的欲念太多 , “不知足”是“欲得”的表现 , 有了还想更有 , 多了还想更多 , 总觉得处在不满足的这种状态 , “人心不足蛇吞象” 。
要消除祸患 , 就要去除欲望、贪心和占有的心理 。 而欲望是人的一种本能 , 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的反映 , 不可能消除 , 也无法完全根除 , 怎么办呢?
于是 , 老子接着又说:“故知足之足 , 常足矣 。 ”懂得了知足的满足 , 才是经常的满足 。
祸莫大于不知足 不知足、想要更多,是祸患、罪过
文章图片
“知足”强调 , 人要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感到满足 , 并珍惜所得到的东西 , 不要老是把眼睛盯着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上 。
既然欲望不能消除 , 而欲望太多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 甚至祸害 , 那么 , 怎么办呢?就要降低欲望 , 对自己所拥有的要知足 , 欲望不超出人生存的正常范围 , 不要贪求太多 。
老子先从反面指出了不知足、欲望是最大的祸患 , 然后从正面指出 , 人一旦知足 , 便会感到富足的正面效果 。
关于知足的好处与不知足的坏处 , 老子在《道德经》的多个章节中都有论述 , 多次强调 , 欲望太多、不知足的弊端 , 知足知止的好处 。
祸莫大于不知足 不知足、想要更多,是祸患、罪过
文章图片
老子:“知足者富 。 ”一个人有了知足的心态 , 即使自己的物质财富没有别人多 , 但是 , 他也会觉得自己很富足 。 相反 , 不知足 , 即使富有四海也不觉得富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