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萧红的文字是从大地里生长出来的 浓烈的寂寞

作者:黎荔
作者:黎荔萧红的文字是从大地里生长出来的 浓烈的寂寞
文章图片
萧红的文字是从大地里生长出来的 , 带有土地乡村的浓烈的味道 , 她写底层小人物 , 饱含了感情 , 有着大怜悯 。 《呼兰河传》写院子里的租客们的那一章 , 一共五小节 , 第一小节写“我”家的院子 , 晴天荒凉 , 刮风下雨更荒凉 。 后面四小节 , 三、四小节首句都是:“我家是荒凉的” , 而二、五小节首句都是:“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 。 ”这种对家及家院荒凉的重复吟叹 , 是《呼兰河传》语言上的一个明显特点 , 它令整部作品读起来有着一吟三叹的韵律感 。 明明是那么萧索的荒凉之家 , 萧红硬是能够写出一种民歌般的回环宛转、纵情奔放 。
荒凉的院子里 , 租户都是些非常卑微的人家 , 养猪的、做粉条的、赶车的 。 可是做粉条的一家天天一边唱着歌 , 一边漏着粉 。 “那粉房里的歌声 , 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 。 越鲜明 , 就越觉得荒凉 。 ”养猪的一家 , 也常常聚在一起 , 拉着胡琴、唱着秦腔 。 “他们就是这类人 , 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 , 可是他们实实在在的感到寒凉就在他们的身上 。 ”赶车的老胡家 , 也喜欢跳大神 , “常常就打起鼓来 , 喝喝咧咧唱起来了 。 ”萧红用质朴的语言 , 写这片土地上的生 , 老 , 病 , 死 , 笔调淡淡的 , “听说人活着 , 要忙着生 , 忙着死 。 七月里长起来的野菜 , 八月里开花了 。 我伤感它们的命运 。 我赞叹它们的勇敢 。 ”明明那么苦难深重的生活 , 她写出来 , 偏偏有一种无端端的天真烂漫 , 一些洒脱 , 一点明亮 , 那种孩子般热烈蹦跳的语言 , 与住在荒凉院子里面悲凉的人们互为映衬 。
作者:黎荔萧红的文字是从大地里生长出来的 浓烈的寂寞
文章图片
我觉得陕北的信天游也是这种调子 , 唱起来浓浓烈烈的 , 是北方人粗犷性格的写照 。 生长信天游的陕北 , 是一片长满歌谣的土地 , 是一片被苦难浸泡的土地 , 那多情灵性的一道道山与一道道水交集着 , 延绵不绝 , 一望无际 , 还有不舍昼夜逝者如斯夫的黄河 , 在黄土梁上九转十八弯地砰然东流去 。 联合国认定十年九旱的陕北为不宜于人类生存地区 , 可是 , 面对单调的黄沙、黄土、黄水、黄风 , 这里偏偏生长着顺天而生、信天而唱的倔强人民 , 情感炽热而浓烈 。 在无数个黯然的日夜 , 那些死死厮守着这片黄土地的人 , 对着苍天吼起那一唱三叹、荡气回肠的黄河谣 , 把浓烈的温度 , 狠狠的烧进胸口 。
作者:黎荔萧红的文字是从大地里生长出来的 浓烈的寂寞】这世上有很多种美丽 , 有浓烈的美 , 有清淡的美 , 有努力盛开的美 , 有不争不抢的美 。 这一种 , 就像是荒凉破落的院子 , 飞鸟遗落的几粒种籽丢到土里 , 赫然地长出了一大丛一大丛 , 也不知道是什么名字的花 , 不怕旱 , 不怕涝 , 不用浇水 , 不用施肥 , 只要有一点空地 , 就给占得满满的 , 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 , 多得不得了的红花 , 浓绿浓绿的叶子和乱乱纷纷的红花 , 发疯一样 , 喊叫着 , 旺盛地开 , 毫不懂得掩饰其村俗乡野之气 。 为什么要这么浓烈啊?因为这浓烈被寂寞包裹着 , 想要挣脱 , 想要冲破——就像花朵的香气想要冲破院墙 , 就像不甘的人要越过命运的左右 。
作者:黎荔萧红的文字是从大地里生长出来的 浓烈的寂寞
文章图片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