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听女孩|作为整个家庭的耳朵,她必须放弃“成为自己”的机会吗?

原文作者:天下女人
全世界影迷一年一度高度关注的美国电影奥斯卡奖 , 今年把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编剧本在内的三座小金人颁给了一部光彩照人的电影——《健听女孩》 。
《健听女孩》无疑是一碗标准的“好莱坞式鸡汤”:渔家姑娘露比生活在一个聋哑人家庭 , 这个17岁的高中生是全家唯一的“健全人” , 她的父亲、母亲和哥哥都听不见外界的声音 , 也只能靠手语交流 。
他们一家靠捕鱼维持生计 , 但是与市场交易却要依靠露比来帮助协商与交流 。
健听女孩|作为整个家庭的耳朵,她必须放弃“成为自己”的机会吗?
本文图片

《健听女孩》剧照
作为家庭中唯一健听的成员 , 露比一直担负着为全家成员交流和传递无声世界与有声世界之间信息重要工作 。
与此同时 , 露比在学校里出人意料地被合唱团老师V先生发现具有作为歌手的天赋 , 并鼓励她申请著名的伯克利音乐学院 。
于是 , 露比在积极备考的同时 , 开始面对两难的选择 , 如果她被录取了 , 她是选择追求音乐理想而抛下这个需要自己的家庭?
还是为了家庭放弃自己的音乐理想?
一半是爱的海水 , 一半是歌的火焰 , 你让她如何抉择?
健听女孩|作为整个家庭的耳朵,她必须放弃“成为自己”的机会吗?
本文图片

《健听女孩》剧照
其实类似这样的人生选择题 ,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做上几道 , 只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这么极端、这么难 。
在这道选择题的背后 , 真正的题意在于“个体与集体的权利”如何平衡?
“集体”固然通常是指单位、组织、机构、公司、团队之类 , 但其实“家庭”又何尝不是一个“集体”?
而且是一个人最熟悉也最难以割舍的“集体” 。
我们日常一般说到“大公无私” , 对外部社会来说就是强调个体服从集体的利益 , 而放到家庭内部 , 也可以算是“大私无私”了 。
去年的这个时候 , 也有一部热门的国产影片《我的姐姐》取得了票房和口碑双丰收 , 正好在内容上与《健听女孩》形成鲜明的对比 。
影片中张子枫饰演的“姐姐”和《健听女孩》中的“妹妹”露比都是家庭中的“关键人物” 。
渔家少女露比是全家与外界沟通生意的桥梁 , 而在《我的姐姐》中 , 因为父母的意外身亡 , 大“姐姐”成了幼小弟弟生存下去的最后依靠 。
露比如果去上大学了 , 渔家的买卖就难做了 。 《我的姐姐》中的“姐姐”也是面临着要不要去深造发展的问题 , 如果姐姐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 就得把弟弟送给陌生人家庭领养 。
健听女孩|作为整个家庭的耳朵,她必须放弃“成为自己”的机会吗?
本文图片

《我的姐姐》剧照
在电影《我的姐姐》里 , 其实人们本来希望看到的是“姐姐”走出自我、成就理想的 , 这也是电影中设置了朱媛媛所出色饰演的“姑妈”这样一个上一代“牺牲者”角色的初衷 。
在中国电影是叙事逻辑和价值观里 , 大概只有像“姐姐”这样牺牲自我来成就一个家庭才是美好的 , 才是和谐社会 。
事实上 , 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中很多类似于《心居》中顾清俞、冯晓琴式“扶弟魔”般的社会心理也是来自于这种约定俗成的 。
那么 , 作为个体的“姐姐” , 她作为一个女人、一个个体的最基本的权利是不是需要被尊重呢?
你们有没有想过她的人生?她为什么要为了弟弟而放弃自我?
在这一点上 , 露比的家人做得就要比《我的姐姐》中的姑妈和舅舅更好 , 三位聋哑人家庭成员自己克服困难努力谋生 , 让“健听女孩”露比圆了自己的音乐梦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