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壶书汇|《世界尽头的咖啡馆》剖析1

“我迷路了 。 也在人生的旅途迷失了——我不知道脚下的路通往何方 , 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前往那个地方 。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美)约翰·史崔勒基
|半壶书汇|《世界尽头的咖啡馆》剖析1
本文图片

当我打开《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这本书时 , 上面那段文字就赫然躺在我眼前 。 它也是这本书的序言中最核心的话题 。 “序” , 本就是“初衷、最开始”的意思 , 显而易见 , 这本书也是在迷路和迷失中不断寻找和探索的过程 。 当然 , 无论我们目前是否迷失 , 我都建议读一读这本书 。 如果迷失 , 则它是引航人;如果已经在路上 , 则它是鞭策和自省 。
有三个提问(questions) , 是这本书的中心思想 , 它们分别是:
Q1:你为什么来这里?
Q2:你害怕死亡吗?
Q3:你满足吗?
整本书中围绕Q1的篇幅是最长的 。 我认为它篇幅长的原因有两个:
1、这是所有问题的根源 。 “为什么”本就是一个刨根问底的过程 , 是追根溯源的动力 。
2、关于“死亡”和“满足” , 那是生命终结时对自己的回顾 , 当我们没有到达生命的终点 , “害怕死亡”和“感到满足”都是伪命题 。
聊到这里就突然想到了《西游记》 , 年幼时看 , 只觉得是唐僧带着徒儿们西去取经时的游记 , 后来才明白 , 唐僧一路西去经历八十一难 , 每到一难(也是一地)时总是重复的开场白也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 “贫僧唐玄奘”——我是谁 , “从东土大唐而来”——我从哪里来 , “到西天拜佛求经”——我到哪里去 。 唐僧一遍遍的重复 , 一遍遍的加深自己对目的地的渴求 , 这在心理学中叫“正强化” 。 正是因为这一遍又一遍对自己目标的重复 , 使得唐僧度过一难又一难 , 最终取到真经 , 得道成佛 。
|半壶书汇|《世界尽头的咖啡馆》剖析1
本文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 , 重新看回到这本书中 , “你为什么来这里?”
书中的主人公约翰在读到这个问题之前 , 已经有了接二连三的挫败感 。 约翰想用一次旅行来缓解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 , 然而当他开车驾驶在高速公路时却遇到了严重的堵车 。 约翰在完全无法前进的高速路上经过漫长且无聊的等待后 , 终于做出了决定:
我跟他们说 , 我等不下去了 , 决定换条路试试 。 ... ...我穿过隔离带 , 朝新的方向开去 。
自此 , 从约翰换了路线重新出发 , 再到抵达咖啡馆的这个过程 , 作者用了很细致的描写:
“用不着什么地图 , ”我想 , “只要按这份简单明了的指示图就行了 。 ”... ...可现在指示图没用了 。 于是我拿出手机 , 准备打开地图 。 “系统无法使用” , 屏幕上只显示了这么一行字 。 ... ...“就算找到高速路出口 , 也没什么用 , 反正我压根儿也不知道怎么走才能到达目的地 。 ”我大声的自言自语 , 精神状态变得越发糟糕 。 开了28英里 , 我终于看到一个出口 。
“这个高速路口既没有加油站 , 也没有快餐店 , 全世界可能就这么一个什么都没有的路口 , 恰好就被我碰见了 。 ”我朝左边瞧瞧 , 一片空旷 , 再朝右边瞧瞧 , 还是一片空旷 。 “好吧 , ”我说 , “看来不管走哪条路都一样 。 ”
在此我要申明 , 这本《世界尽头的咖啡馆》的上架建议是:人生哲学/心理自助 。 于是代入到书中的描写 , 这不仅仅是约翰在寻找高速公路的出口 , 也是他内心状态的真实写照: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