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正要结婚,却被封在工地,结果很意外( 二 )


然而 , 隔天早晨 , 我的家人也被封锁在了小区 , 没办法再给我寄物资来了 。
和我对接的户主是个女孩子 , 我也很感谢她不介意我住在她的房子里 , 她还跟我说 , 有什么需要的 , 她可以帮忙送过来 。 但没来得及等到她的好意 , 没两天 , 那个女孩自己住的地方也封锁了 。
|他正要结婚,却被封在工地,结果很意外
本文图片
小符用搜罗到的工具解决一日三餐(图源:受访者)
电梯上遇到的邻居把我拉进了楼群 。 这栋楼一共有130多户人家 , 大家在单元楼大厅放了一个公共篮子 , 叫“爱心箱” , 人们可以将多余的物资放进去 , 留给楼里没有子女陪伴的独居老人 。
封闭一个多月 , 政府发了4次物资 , 有瓜果、土豆、鸡蛋和肉类 , 东西虽然丰富 , 但量不算多 , 更多时候业主还是需要依赖团购 。 我喜欢喝可乐 , 一口气买了3*24瓶 , 然后削开最大的瓶子用来种葱 。
|他正要结婚,却被封在工地,结果很意外
本文图片
大货车搭载物资日夜兼程地运往上海(新华社采访人员 彭子洋 摄)
由于业主家的房子还没有冰箱 , 我就从领到的物资里留出几根香肠 , 剩下的大部分蔬菜都放到了“爱心箱”里 。 我拍了照发群里 , 没想到立刻有人回复说:“你想吃什么 , 我可以做饭送过去 。 ”
让我惊讶的是 , 这并不是说说而已 。 被封闭的第一周内 , 我就接连收到邻居送来的热饭热菜 , 烧好的鸡肉、胡萝卜、蔬菜拼盘 , 竟然还有地道的韭菜盒子 。 隔壁小姐姐给我送来她自己囤的零食和饮料 , 只要我在家就给我送过来一点 。 更重要的是 , 隔壁分享给了我他家的WIFI密码 , 好歹可以上网了 。
最常给我送饭菜的是同楼层的英子婆婆 , 今年72岁了 , 家里只有她和老伴两个老人居住 。 英子婆婆是河南人 , 刚封闭的时候 , 她辗转十几个团购渠道 , 终于买到了面粉 , 一口气买了60多斤 , 天天在家蒸馒头、包子 , 在群里让大家去她家里拿 。 但我觉得 , 她主动给我送的次数应该算是最多的 。
英子婆婆最怕人家谢她 , “你不要跟我说谢谢了 , 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 ”她说 。
|他正要结婚,却被封在工地,结果很意外
本文图片
英子婆婆和大厅的“爱心箱”(图源:受访者)
没办法 , 作为回报 , 我只好帮两个老人操作团购 , 做抗原测试 。
英子婆婆还常说起一句老话:“有食送给饥 , 有衣送给寒 , 有话送给知(人) 。 ”
英子婆婆是正儿八经挨过饿的人 。 上世纪困难时期 , 没什么吃的 , 她放学后就跑到山上去摘野菜 , 回家煮稀饭就着菜 , 吃完后倒也满足 , 撒丫子再跑到山上去疯玩 。
那时候 , “没饭吃 , 但有自由” , 英子婆婆说 , “现在暂时没有自由 , 但一定得有饭吃 。 ”
02
“好人好事聚集地”
与英子婆婆同龄的老年人 , 一栋楼一百多户居民里有18户 , 他们不少都不会网购 , 不会上网 , 楼里的年轻人就轮流替老人们购送物资 , 有的老人需要尿不湿 , 有的牙口不好 , 只能吃软质或流食 。
我还知道顶层住着一对八十多岁的老夫妇 , 平时不怎么出门 , 也不爱上网 。 隔离十几天后 , 好像家里没剩下多少吃的了 , 楼组长就在群里征集“适合老年人吃的物资” 。
大家前前后后地往顶楼送去 , 我也把自己买的牛奶面包拿了点上去 , 走到门口的时候 , 我发现老人家从门房到楼道都堆得满当当 , 牛奶面包、八宝粥、面条等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