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王朔:“我心里充满幻想,脚踏实地地活着。”( 二 )


随着一个个名字的道出 , 蒙尘的岁月开始渐渐露出原有的光泽和生动的轮廓 , 那些陌生的脸重又变得熟悉和亲切 。 很多人其实毫无改变 , 只不过我们被一个个远远地隔离开了 , 彼此望尘莫及 , 当我们又聚在一起 , 旧日的情景便毫无困难地再现了 。
那个苍老、憔悴的女人当年有一张狐狸一般娇媚的脸 , 这张脸不会使人坠入情网却颇能挑逗起一个成年男人的非分之想 。 我只是到后来 , 多年后才开始欣赏此类相貌的女子 。 当时她对我毫无吸引力 , 我长期迷恋那种月亮形的明朗、光洁的少女 。
我之所以对她印象深刻 , 因为那时候她总是和米兰在一起 。
故乡|王朔:“我心里充满幻想,脚踏实地地活着。”
本文图片

七十年代中期 , 这个城市还没有那么多的汽车和豪华饭店、商场 , 也没有那么多的人 。 除了几条规模不大的商业街 , 多数大街只有零星几间食品店和百货铺子 , 不到年节 , 货架上的商品也很单调 , 大多是凭票供应的基本生活用品 。 街上常见的是四轮驱动的军用吉普车和一些老式苏联、波兰轿车 。
上班上学时间 , 街上只有一些外地来出差的干部在闲逛 , 连公共汽车、无轨电车都乘客寥寥 。 热闹的场面只在特殊的庆祝的日子能看到 , 游行的群众队伍把大街小巷挤得水泄不通 。
城里没什么年轻人 , 他们都到农村和军队里去了 。
那时我十五岁 , 在一所离家很远的中学读初三 , 每天从东城到西城穿过整个市区乘公共汽车上学 。 这是我父母为了使我免受原来的一些坏朋友的影响所采取的极端措施 。 我原来就读的那所中学过去是所女中 , 自从开始接受男生入校后便陷入混乱 , 校纪废弛 。 为了不受欺侮 , 男孩子很自然地形成一个个人数不等的团伙 。 每日放学 , 各个团伙便在胡同里集体斗殴 , 使用砖头和钢丝锁 , 有时也用刀子 , 直到其中一人被打得头破血流便一哄而散 , 这场面使得所有正派的学生父母心惊肉跳 。
【故乡|王朔:“我心里充满幻想,脚踏实地地活着。”】我感激我所处的那个年代 , 在那个年代学生获得了空前的解放 , 不必学习那些后来注定要忘掉的无用的知识 。 我很同情现在的学生 , 他们即便认识到他们是在浪费青春也无计可施 。 我至今坚持认为人们之所以强迫年轻人读书并以光明的前途诱惑他们 , 仅仅是为了不让他们到街头闹事 。
那时我只是为了不过分丢脸才上上课 。 我一点不担心自己的前程 , 这前程已经决定:中学毕业后我将入伍 , 在军队中当一名四个兜的排级军官 , 这就是我的全部梦想 。 我一点不想最终晋升到一个高级职务上 , 因为在当时的我看来 , 那些占据高级职务的老人们是会永生的 。
一切都无须争取 , 我只要等待 , 十八岁时自然会轮到我 。
唯一可称得上是幻想的 , 便是中苏开战 。 我热切地盼望卷入一场世界大战 , 我毫不怀疑人民解放军的铁拳会把苏美两国的战争机器砸得粉碎 , 而我将会出落为一名举世瞩目的战争英雄 。
我仅对世界人民的解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故乡|王朔:“我心里充满幻想,脚踏实地地活着。”
本文图片

所以父母把我和我的战友们隔离开来 , 从那充满活力的学校转到一所死气沉沉的学校——这所新学校是当时全市硕果仅存的几所尚能维持教学秩序的学校之一——我会感到多么无聊也就可想而知了 。
我在新学校中很长时间没找到同志 , 后来虽然交了几个朋友 , 但我发现他们处于老师的影响之下 。 我是惯于群威群胆的 , 没有盟邦 , 我也惧于单枪匹马地冒天下之大不韪向老师挑衅 。 这就如同老鼠被迫和自己的天敌——猫妥协 , 接受并服从猫的权威 , 尽管都是些名种猫 , 老鼠的苦闷不言而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