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起 , 新注册备案的产品需同步提交功效摘要 , 国产普通化妆品已经公示了相关内容 。 但今年获得注册批件的特证产品却还无法查看功效摘要 。
浙江中贸总经理舒婷婷告诉青眼 , 该公司在新系统申请的一款特殊化妆品近期刚刚获得批件 , 也未公示其功效评价摘要 。 “但是 , 我们是做了功效评价试验的 。 或许是系统的设置原因所致 。 ”
成本高、周期长、美白清单未出
虽然 , 新注册的特殊化妆品未展示功效评价摘要的原因不得而知 , 但显然今年祛斑美白类新品大幅度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
为何祛斑美白类新品这么少?这与功效评价费用高不无关系 。
根据《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 , 祛斑美白功效需进行人体功效评价试验 , 且只能由在国家注册备案的检测机构进行 , 然而多位行业人士均告诉青眼 , 目前有资格做美白人体功效评价试验的检测机构不足20家 , 可以说是“僧多粥少” 。 同时 , 根据青眼此前的调查 , 祛斑美白的人体功效评价的费用曾高达近20万元 , 虽然目前该项检测费用下降 , 但依旧超过了10万元 。 这些都难倒了企业 。
部分品牌方和工厂就向青眼表示 , “目前暂不会出特殊化妆品的新品 , 尤其是美白祛斑产品 , 一是因为本身特证办理的时间长 , 二是美白祛斑产品的功效检测费用也很高 。 ”
【品牌今年,无美白】据多家检测机构的负责人介绍 , 目前美白主要有两种人体功效评价的方法:第一法是在背部“拼做” , 一次可以做4个产品 , 每个产品报价12万;第二法是在人脸部做 , 每次只能做一个产品 。 第二法组间对照的报价为25万;半脸对照为20万 。
国联质检一位负责人即表示 , 美白祛斑的功效检测费用较贵的原因主要是 , 受试者比较难招募 。 “目前做第一法相对多一些 , 因为第一法更便宜 。 ”
由于美白功效评价较高 , 因此 , 企业为了避免产品的功效检测失败 , 通常会在做人体功效评价前做一个细胞实验进行“验真” , 而这一项检测的费用也需要2~3万元 , 由此 , 也进一步加高了美白祛斑类产品的检测费用 。
“一方面 , 检测费用高;另一方面 , 特证办下来以后 , 产品是否能获得较好的市场回报也是一个未知数 , 所以很多企业都处于观望状态 。 ”广东柏亚化妆品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施昌松表示 , 再加之 , 特证审批需要一年半到两年左右的时间 , 周期长也进一步导致了美白祛斑类产品上市的数量变少 。
此外 , 广州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还认为 , “现在美白祛斑类新品少与美白清单迟迟不出来也有一定关系” 。 据悉 , 去年12月 , 国家药监局发文表态相关部门正在筹备起草化妆品美白剂清单 , 并同时提醒企业 , “在美白清单尚未出台前 , 要避免由于忽视一些特定原料的性质及所应用产品的属性而重蹈‘377’的覆辙” 。 “多重原因 , 均导致了目前企业的观望情绪较浓 , 美白祛斑类新品少也不足为奇了 。 ”
市场转向何处?
正是基于上述多重因素 , 今年来 , 头部和知名品牌新推出的美白产品几乎为零 。 如今市场上火热的知名美白产品仍是以OLAY“淡斑小白瓶”、城野医生377精华、欧诗漫“小白灯”等产品为主 。
那么 , 目前品牌又都在推什么功效呢?答案是抗衰 。
智研咨询发布的报告数据称 , “预计中国抗衰老护肤市场2018-2022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45%” 。 而福布斯公布的数据还显示 , “中国抗衰老市场未来有千亿市场空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治愈维C舒缓营养霜让你无惧熬夜,无惧肌肤暗沉
- 爱贝芙无创美容就是如此神奇
- 美女韩雪持久年轻秘方
- 怀胎八月生下无脑儿 准妈妈重视产前检查
- 美白全攻略 黑色素无处逃
- 官宣雪花秀正式官宣虚拟偶像ALiCE为品牌元宇宙探索官
- 各大品牌最受欢迎的产品
- 完美肌肤俏丽争春
- 一 香港最新护肤品评奖
- 扮靓中的危险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