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依附与独立自我的矛盾 。 许多社会机制与文化力量都在指向和促进青年个体追求自我独立、展现精神自由、抒发青春自立 。 青年自觉接纳和崇尚围绕实现自我的各类元素 , 极为热烈地迎合、投入和追捧独立出众、能力超群、成功自信的典型人物 。 诸如“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些流行符号 , 一方面深深打动女性青年 , 激励她们破除传统性别偏见 , 坚信女性同样能够拥有独立成熟的气质之美、个性张扬的人格魅力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 。 另一方面男性群体对女性的身份认同也开始引发深刻思考和彻底改变 , 在赞成女性鲜明的价值追求和角色再造的同时 , 男性青年最优先感受到传统父权制话语受到挑战 , 甚至已经出现解构 。
现代社会女性越来越多能够实现经济独立 , 凭借自己的工作收入就可以较好生活 , 虽然也还是希望“嫁个好男人” , 但已不再仅仅寄予通过婚姻依附男性去实现人生幸福 , “靠男人不如靠自己” 。 不过 , 由于女性生理条件上的力量等弱势 , 女性的敏感及安全感心理需要始终高于男性 。 而现代社会的现实状况是 , 存在较多因素常常冲击和动摇女性尚且脆弱的安全感 。 例如现实中家庭暴力、婚姻出轨、离婚伤害事件等消极现象 , 往往引发社会关注 , 客观上造成一些青年女性的恐惧心理 , 对婚姻产生怀疑 。 加之她们在人际讨论中继续强化“男人都花心”“渣男太多”的偏见 , 容易导致女性青年加重警觉 , 降低信任 , 提高进入婚姻的门槛 。
感情生活与抚育后代的矛盾 。 当代青年面临压力、竞争和挑战同收益、成功和满足之间难以避免的冲突 , 因此往往容易萌生巨大的焦虑焦灼心理 。 常见的一种不利后果就是 , 青年将这些负面情绪转嫁至家庭生活 , 认为在职场本已重负压力 , 再结婚育儿养娃 , 面对一系列照料及教育任务 , 可谓是肩扛几重“大山” 。 由此 , 越来越多处于婚姻状态的青年选择不生育或者晚生育、少生育 。 从两性对比而言 , 女性青年对于生育的焦虑远超过男性青年 , 她们承担着来自身体健康、时间成本、职业发展等方面现实的生育风险 , 许多女性完全摆脱和抛弃了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思想 。
在传统意义上婚姻与生育必然关联的观念在当今社会出现动摇的情况下 , 社会媒体紧密建构和创设男女两性青年都乐于接受的议事设置 , 不厌其烦地推出涉及婚姻情感的综艺节目、文化产品和信息输送 。 在社会舆论及观念的集体转向中 , 青年婚姻思想的自觉涵养和行为主张悄然完成 , 也鲜明印刻上时代的痕迹 。 父权制话语体系下的性别身份定位逐渐暗淡 , 旧式观念的锋芒随着新生代女性青年的坚持以及男性青年的开明和包容变得日益钝化 , 整个的社会意识也正在快速抛弃不合时宜的僵硬思想 。
本文图片
【婚姻|面对婚姻,这届年轻人在忧虑什么?】青年情感需求的社会调节
如何化解青年情感需求的种种矛盾 , 引导青年拥抱生活、追求爱情、珍惜婚姻、热爱家庭、沟通经验、减轻压力?
创新青年婚恋观教育 , 完善其对于爱情婚姻的认知理解 。 广大青年与时代同步 , 积极争取事业有为 。 多数男性青年希望通过实现职场成功 , 展现才华 , 努力满足已经提高了的婚姻市场择偶标准;多数女性青年同样希望加强经济独立 , 提升婚姻市场的“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 应当承认 , 两性青年对于择偶标准和理想婚姻的同向坚持 , 客观上导致晚婚现象较为普遍 。 不过 , 虽然一些青年采取延迟和观望的婚姻策略 , 他们在保持择偶标准、等待有缘人的同时 , 也积极进取、增加自己的婚姻资本 , 乐于从情感类节目和恋爱婚姻课程中学习人际交流经验 , 提升个人魅力 。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版强调“开展恋爱、婚姻家庭观念教育” 。 因此有必要通过各方努力 , 开展相关教育 , 大力提高青年的生活幸福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01当两个人从恋爱走入婚姻 婚后的你,还记得自己的初恋吗?
- 网友来信如是说:我和老婆恋爱那会 婚姻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旧情复燃
- |夜不归宿的老公还能相信吗?婚姻里,坚强比隐忍更重要
- 马龙·白兰度|戏外的马龙·白兰度:3段婚姻25个私生子,女儿早逝,晚年病痛缠身
- |珠宝美人莉莉:4段婚姻换来56亿身家,侥幸逃出火灾捐赠无数珠宝
- 孙桂田|孙桂田:2段婚姻2次净身出户,靠自己东山再起,坐拥3亿四合院
- |妻子刚官宣四胎,美国男星就声明结束23年婚姻,“孩子不是我的”
- |面对爱情的背叛
- |在航天女神王亚平身上,让我们看到了婚姻的最高级别!
- 婚姻|真正聪明的女人,嫁给谁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