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于在她的文字里 , 她是客体 。
在“看客”的眼里 , 她也成了一个客体 。 一个只值得被审判 , 被嘲弄 , 被抛弃的特殊个体 。
甚至是——基于对这个“奇葩”女性个体的粗暴贬低 , 进一步坚定自己的清醒、理智、高大的形象 。
“只有这种莫名其妙的‘娇妻’才会写这种东西 , 有这种心态 。 我绝不会 。 ”
“这些‘娇妻文学’就是个遥远的热点 , 饭后的谈资 。 与我无关 。 ”
实际上 , 不是这样的 。
所谓的“娇妻文学”——我更愿意把它称作女性在亲密关系中的某种“自我欺骗心理”——这并不是一样稀少的、猎奇的现象 , 它的存在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加普遍 。
本文图片
由于无法正确地正视现实 , 尚未捕捉到看清全貌的那束亮光 , 或者说只是感觉到了一丝异常 , 而已 。 而这一丝异常 , 不足以掀翻整个现在进行时的生活 。
因此 , 反而开始了一场盛大的“自我催眠” 。
人只会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 于是 , 渴望幸福、渴望依赖、渴望“被带领”与“被思考”的人 , 开始说服自己从“管制”里获得幸福感 。
即使在外人看来 , 这份“幸福”来得如此的歪曲 , 渺小与卑微 。
但久而久之 , 潜移默化 , 她相信了 。 我们都相信了 。
这种心理 , 潜伏在一丝一毫的生活细节里——尤其是在女性的生活里 。 尤其是在那些乍一看微不足道、实则代表着某种“主体性”的事儿里 。
举个例子 。
夏天到了 , 男友不允许你穿小吊带:“你是我的人 , 穿那么裸露出去给别人看?!”
大吵一架后 , 你心里还有点小开心 , 你觉得这代表“他在乎我”以及“我看上去很有魅力” 。
而你想到的说服他的理由是:“我穿得性感 , 你带我出去不是更有面子吗?”
男友想了想 , 点头同意了 。
本文图片
小红书甚至专门有“男友不让穿系列”
在这种语境下 , “在乎”与“爱”成为了一种管控 。 男性是亲密关系中的主体 , 女性则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被管控、被携带的客体 。
由于受到的质疑颇少 , 大家几乎默认了男性的主导权 , 甚至将这种所谓“男子气概”与“占有欲”奉若常态 。
而当女性也被这种流氓式的“逻辑自洽”说服的那一刻 , 自然也走进了这种逻辑之中 。
才会连“做自己”的方式 , 也变成把自己矮化成对方的“装饰品” 。
博主@这个月 对“娇妻文学”事件的评价中 , 如此形容大众所默认界定的“女性价值”:
“男人是女性魅力的注脚 , 而魅力是女人的生命 。 ”
本文图片
这不仅解释了这种在情感中“自我欺骗”的心态的起源 , 也解释了生活中无数相关小事背后的逻辑——
连许多女性自己都相信着 , “魅力”才是女性的唯一存在价值 。
因此 , 在一个阶层里 , 会出现在名包、化妆品不断 , 全世界满地飞的“娇妻文学” 。
在另一个阶层里 , 就会出现不让游戏氪金 , 不给买新键盘的“娇妻文学” 。
无论是宠爱还是管控 , 男性的注意力投入到女性身上 , 就代表着自己“有人要”、“有魅力”……
而在这种心态中 , 不被男性承认其魅力的女性才是最“底层”的 , 没有价值的存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一:关注自己的健康法国作家蒙田说过 孩子的教育和家人的陪伴,你做到了吗?
- 烟雨蒙蒙 相遇一场,爱你一生,做不成夫妻,却成了梦里的爱人
- |蒙娜丽莎苍蝇拍
- 拖木拉干|拖木拉干彝语单曲《阿依木呷和三十五万》全网发布
- |第二期播出4小时,热度冲到全网第一,芒果台这档音综真要封神?
- 内蒙古|【原创】内蒙古|王文钧:坚守平凡的岗位
- |“感染者218”全网点赞后续:装修客户说等他出院
- |【原创】内蒙古|苏布德:“酒”字真言
- 石雪梅|【原创】内蒙古|石雪梅:生活很苦,但你要甜
- 我的解放日志|《我的解放日志》:全网都在等她谈恋爱